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安邦定国

编号:
wx1200844034
销售价:
¥26.73
(市场价: ¥33.00)
赠送积分:
27
商品介绍

《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反对戏说和讹传,以达到普及历史知识、廓清视听的目的;笔法灵活,娓娓道来,既有严谨的知识性,又不乏风趣幽默,是雅俗共赏的历史普及读物。读此书,既是读史,也是读人,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迪,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姜越主编的《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介绍了清代重要的名臣人物,他们是:清初文臣、皇太极重要谋士范文程,康熙年间重要大臣纳兰明珠,广为人知的乾隆朝名臣刘墉,中兴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晚清主持内政外交的*大臣李鸿章等。
《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清代重臣,在历目前有重要影响,他们的生平也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比如,纳兰明珠家族由盛转衰,是不是《红楼梦》故事的原型?家喻户晓的宰相“刘罗锅儿”――刘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书中人物的人生经验和为官之道值得读者朋友好好体会。

开国勋臣比张良——范文程
为清朝人关出谋划策
为定鼎中原安定民心
三朝元老,备受恩宠
聪明反被聪明误——明珠
家族衰落,自力更生
积极辅佐,屡被加封
外表慈善,内使机关
贪赃弄权,晚年革职
明珠的后人
康熙御前总顾问——李光地
忠贞为国,颠沛不移
推荐施琅,收复台湾
巡抚直隶,政绩卓著
饱学硕儒,皇帝顾问
名节有亏,几遭非议
状元出身大学士——徐元文
少年得志,侍奉君前
重教兴学,肃整学政
整饬纲纪,澄清吏治
外和内刚,直言无忌
秋到黄花晚节香——陈廷敬
自幼聪颖,人称神童
长伴君侧,平步青云
兢兢业业,效忠王朝
编修字典,传承文化
诗文俱佳,造诣深厚
历经宦海,全身而退
衣冠常惹御香还——朱轼
少年聪慧,追慕东坡
为官勤政,造福一方
雍正股肱,乾隆帝师
兴修水利,造福一方
……
为官一生唯谨慎——张廷玉
从来大事不糊涂——鄂尔泰
留得清白在人间——刘墉
大厦将倾有人扶——曾国藩
两朝帝师济世心——翁同觫
大清王朝“裱糊匠”——李鸿章
后记

    家族衰落,自力更生
    明珠,字端范,姓那拉氏,那拉亦作纳兰,所以他名字又叫做纳兰明珠。他有一个儿子叫纳兰性德,在文学目前享有盛名。
    明珠生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祖父金台石为叶赫部首领,天命四年(1619年)时,被英明汗努尔哈赤斩杀。金台石之子尼雅哈、德勒格尔归顺后金,隶满族正黄旗。曾经叱咤风云的叶赫部已是明日黄花。
    明珠的父亲尼雅哈只得了骑都尉,世职,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由于历史渊源,叶赫家族与皇室还有着姻亲关系,使得明珠从小就有机会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他一生战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谋略。多尔衮死后,他想继任摄政王,曾胁迫多尔衮的属下依附自己,结果被人告发“谋乱夺政”。多尔衮灵柩回京,顺治帝亲迎时,他又携带佩刀,“举动叵测”。议政王大臣会议据此将他囚。阿济格竟然想挖洞越狱,并声言要放火烧掉监牢。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宣布了多尔衮的十二大罪状,为绝后患,又将阿济格及其已获亲王爵位的第三子劳亲赐死,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贬为庶人。很显然,明珠与阿济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这种姻亲关系绝不可能成为他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的阶梯。
    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又通满、汉两种语言,能言善辩,遇人嘘寒问暖,善结人心。这才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
    顺治元年(1644年),明珠一家移居北京,成为新王朝贵族,明珠时年九岁。起初他任侍卫,几经迁升,康熙五年(1666年)为弘文院学士。
    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明珠充任纂修《世祖实录》副总裁官。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黄河、淮河、运河河水骤涨,波涛汹涌,一片浩淼。江苏兴化等处环城水高两丈,城门也被堵塞,黄河、淮河多处决堤,灾情严重。明珠奉命与工部尚书马尔赛视察淮河、黄河等处的水利工程,定议在兴化白驹场添设河厅一员,恢复兴化白驹场旧闸,增凿黄河北岸引河以备蓄泄,这一建议有可取之处。随后,明珠亲自领导了黄河引河的开凿。由于治河有功,当年九月明珠升为刑部尚书。
    接下来的几年中,明珠仕途通畅。康熙十年(1671年)十一月,明珠改任兵部尚书。从此他与康熙帝接触更频繁、更亲近,经常随侍左右或护驾巡察,参与机密,传达谕旨。康熙帝很信任明珠,常把自己的行踪和活动单独告知他一人,许多本不属兵部的事条,康熙也交给他去处理。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明珠又兼任纂修《太宗实录》总裁官。明珠和康熙帝之间的信任逐渐加深。
    康熙初年,南边疆平定,清廷用明朝的三个降将留重兵驻守:,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即“三藩”。十余年后,三王势力渐大,骄纵跋扈。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退休,让其子尚之信嗣封王位。康熙帝不同意,命他撤藩。七月,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以退为进,也假意要求撤藩,进行试探。康熙帝召见诸大臣商议处置办法。三藩力量不可小视,撤藩关系到南边疆的稳定,清廷上下为此展开激烈争论。关于撤不撤藩的问题,形成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三藩应该久镇南边疆,不可撤也不敢撤;与此相对立的是,以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与明珠为一方,坚决反对不可撤之类的妥协退让意见,认为应当撤。康熙帝同意明珠等人的意见,说:“吴三桂等人的造反之心由来已久,不早日除掉,将会养痈成患,后悔莫及。今天的问题是,撤也反,不撤也反。既然这样,不如先发制人为上策。”果然,撤藩令下后,三藩相继起兵反叛,史称“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后,朝臣中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的原来反对撤藩的人惊慌失措,认为明珠等人主张撤藩招致了大祸,应诛杀他们以谢天下。康熙反驳道:“撤藩是朕的主意,他们有什么罪!”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明珠辅佐康熙运筹帷幄。他频繁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情,制定应敌策略。“三藩之乱”头两年,正值明珠担任兵部尚书。对清廷来说是战争*艰危的两年,明珠全身心投入工作,参加兵部会议或户、兵二部的联席会议,议定紧急的军事调遣、将领委任及物资供应等问题,明珠为平定叛乱可谓费尽了心思。
    康熙十四年(1675年),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十六年(1677年)七月,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辅臣之一。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褒扬功臣,多次提到明珠等力主撤藩的事。康熙对廷臣们说:“以前议论撤藩,只有明珠与米思翰、莫洛等人和我心意相通。”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清廷决定将耿精忠等人犯处死刑,康熙诏问廷臣,希望酌情宽免。明珠坚持认为:“耿精忠之罪大于尚之信,尚之信是纵酒行凶,口出狂言;而耿精忠则是负恩谋反,悖逆尤甚,法在不赦。”康熙说,造反的大员太多,应怜悯开释一些。明珠说:“除陈梦雷、金镜、田起蛟、李学诗四人可以从宽处理外,其余应全部处死。”结果,陈梦雷等四人免死为奴,耿精忠等全被处死。康熙又对大臣们说:“以前讨论撤藩,只有明珠等人能了解朕的意图,当时如果听从一些人的要求杀了明珠,他岂不要含冤九泉吗?”由于在撤藩问题上明珠的主张与康熙的想法一致,解除了清政府三大心腹之患中的*大程度一患,所以康熙皇帝对明珠更为信任,更加倚重。
    P13-15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 9787504749369
条码 9787504749369
编者
译者
出版年月 2014-01-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45
字数 242.00千字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