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编号:
wx1200893680
销售价:
¥24.48
(市场价: ¥29.50)
赠送积分:
24
商品介绍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作者周作人,鲁迅二弟,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了解鲁迅的人之一。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看题目似是一部探讨鲁迅小说艺术的评论集,其实却与《鲁迅的故家》为一路,所着重处仍在“写园及其周围”,“写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时地”,也即“记述而不造作”。书中所讨论的小说限于《呐喊》《彷徨》,加上一部被归类为散文集的《朝花夕拾》,对其中出场的各色人物进行原型索引,背景事迹考证,但绝不落入冬烘的实证派。表面上是索引考证,实则着意点染风俗,介绍有趣的土物方言,又围绕诗与真实的关系等小说艺术问题,偶于一二处略作点评,见解精辟,常能一语道出别人未见之鲁迅小说的佳妙处。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总序
第一分 呐喊衍义
一 开端
二 父亲的病
三 藤野先生
四 新生
五 金心异劝驾
六 狂人是谁
七 礼教吃人
八 孔乙己
九 咸亨酒店
一〇 温酒的工作
一一 酒店余谈
一二 馒头
一三 秋瑾
一四 府横街
一五 灯笼
一六 何小仙
一七 老拱
一八 一件小事
一九 夏穗卿
二〇 剪发
二一 假辫子
二二 男学生剪发
二三 女学生剪发
二四 风波
二五 怕张顺
二六 孝道
二七 复辟的年代
二八 六斤
二九 九斤老太
三〇 民俗资料
三一 两个故乡
三二 看守祭器
三三 闰土父子
三四 豆腐西施
三五 搬家
三六 狗气杀
三七 木刻书板
三八 路程
三九 阿Q 正传
四〇 正传
四一 阿Q
四二 为什么姓赵
四三 优胜纪略
四四 胜利一
四五 胜利二
四六 牌宝
四七 赌摊
四八 失败一
四九 失败二
五〇 胜利三
五一 恋爱的悲剧
五二 旧女性观
五三 悲剧的主人公
五四 地保
五五 讨饶
五六 关于舂米
五七 龙虎斗
五八 静修庵求食
五九 园里的东西
六〇 中兴与末路
六一 掮客
六二 小偷
六三 阿Q 的革命
六四 逃难
六五 不准革命
六六 新贵
六七 黄伞格
六八 剪辫与盘辫
六九 民团捕盗
七〇 审问
七一 游街示众
七二 刑场
七三 方玄绰
七四 官兼教员
七五 欠薪
七六 索薪
七七 年月考证
七八 县考
七九 掘藏
八〇 发狂
八一 兔和猫
八二 爱罗先珂
八三 寂寞
八四 京戏
八五 地方戏
八六 翻筋斗
八七 平桥村
八八 金耀宗
八九 秃先生的书房
九〇 太平天国故事
九一 后记
第二分 彷徨衍义
一 祝福
二 祝福的仪式
三 祥林嫂
四 死后的问题
五 寡妇再嫁
六 马熊拖人
七 鲁四老爷
八 酒楼
九 迁葬
一〇 小兄弟
一一 小照
一二 故乡风物
一三 剪绒花
一四 幸福的家庭
一五 肥皂
一六 长明灯
一七 示众
一八 高老夫子
一九 孤独者
二〇 祖母
二一 斜角纸
二二 本家与亲戚
二三 伤逝
二四 弟兄
二五 离婚
二六 拆灶
二七 狗
二八 老鼠
二九 阿长与山海经
三〇 山海经与玉田
三一 摇咕咚
三二 东关
三三 迎会
三四 无常
三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三六 父亲的病
三七 S 城人
三八 学堂
三九 南京
四〇 南京二
四一 留学生会馆
四二 仙台
四三 范爱农
四四 哀范君
四五 后记
附录一 旧日记里的鲁迅
附录二 学堂生活

    


    开端
《呐喊》是个好题目,可以写出许多的文章来。这个意思我早已有了,也想来试一下,可是拖了好几年不曾下笔,因为那个题目想不好。这总不好说,新一点是“关于呐喊”吧,说索隐呢?例如《红楼梦索隐》,但这里边所有的人物与事迹并不多,也不怎么隐晦,无须那么费了力气来索。我曾想到用“呐喊讲章”的名称,这两个字的确不差,却又怕有误会,以为是夸夸其谈的在讲章旨节旨,谈得比本篇原文更长,印出来徒耗物力,要看的人也不会多的。*后我才想到了这演义的名字,乃发心来写,称之曰“呐喊演义”。这个名称也并非没有缺点,**是它有《三国演义》等说部在先,好像是把《呐喊》里的小说再拉长来讲,有如茶馆里的讲《聊斋》,但是很明显的这是不可能的事。其次或者有人要联想到宋明人的《大学衍义》,那种内圣外王的大著,我怎么追得上,更没有鱼目混珠的意思。好吧,我还自写我的衍义,这只是像《四书典林》之类,假如用了庸俗的旧书来比方,讲说一点相关的人地事物四项的故事,有没有用处不能知道,但不是望着题目说空话,所以与《味根录》之类是有些不同的。我只是凭了我所知道和记得的说来,不及查考《鲁迅日记》等书,做考证是别一种工作,应当有别的适当的人去做才好。(鲁迅的小说集在《呐喊》之外还有《彷徨》,对于《彷徨》,且待这个写完时再来衍义吧。)

    父亲的病
《呐喊》前面有一篇自序,是一九二二年末付印时所写,说明当初开始写小说的缘由。上半叙述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几件事使他感到异常的寂寞,换句话说即是悲观吧。这里分作三个段落,**是父亲的病,后来在《朝华夕拾》中有这个题目的一篇文章,说的更是清楚。鲁迅的父亲伯宜公是清光绪丙申(一八九六年)九月去世的,序上说有四年多常常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推算该是癸巳至丙申,但这乃是记忆错误,因为甲午八月伯宜公的妹子嫁在东关金家的因难产去世,他去送入殓,亲自为穿衣服,可知那时还是康健,所以生病可能是在这年的冬天或是次年的春天。那时所请教的医生,*初有一个姓冯的,每来总是酒醉醺醺,说话前后不符,不久就不再请了,他的一句名言“舌为心之灵苗”,被鲁迅记录下来,但是挂在别人的账上了。后来的两个名叫姚芝仙与何莲臣,都是有名的“郎中”,但因此也就都是江湖派,每开药方,必用新奇的“药引”,要忙上大半天才能办到,结果自然是仍无效用。他在序文中说:“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时城里还有樊开舟包越湖这些医生,比较平实一点,如照鲁迅的分类,总还可以归在无意的一类,但是当时却去请教了有意的骗子,这真是不幸的事,虽然对于后人警戒的力量却是很大的。

    藤野先生
    第二段落是在南京和日本仙台的学校里的那一时期。计算起来是戊戌(一八九八年)离家往南京,由水师学堂转入陆军学堂内附设的矿路学堂,三年毕业,即是辛丑(一九〇一年)的冬季,次年派往日本留学。在弘文学院两年后,往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目的是在学了医术来救治像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关于维新的信仰。可是学了两年,“前期”刚完了的时候,他就退学走到东京来了。他在弘文学院的时候,便有感于留学生之不高明,不愿意进离东京不远有些留学生的千叶医学校,却远远的跑到东北方面的仙台去,可是在那里虽然寂静,不意在电影片上又会见了“久违的许多中国人”,给了他极大的刺激,把学医的志愿又打断了。这两段事情在《朝华夕拾》里后来有专篇叙述,前者的题目是“琐事”,后者是“藤野先生”。他那时以为国民如愚弱,虽生犹死,所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叫他们聪明强盛起来,于是想来提倡文艺运动,因为他相信善于改变精神的要推文艺*有力量。这个意见并不错,虽然那还在四十五年以前,大家所知道的政治上不过是法国革命,文艺上也只是拜伦的恶魔派,但是对于非常不错表示反抗,这种精神总是可贵的,与当时民族革命的空气相配合,也正是很有意义的事。

    新生
第三段落是说计划出《新生》杂志的事情。在那时候,即是一九〇六年前后,林译“说部丛书”已经出了不少,梁任公也在横滨刊行《新小说》,景气很不错,但是没有从文艺着眼的,实际上要做文艺运动时机也未成熟,《新生》的并未产生可以说是当然的结局。鲁迅顶讨厌学警察,法政和速成师范的学生,其次是铁路与工业,以为目的只在获利,对于理科比较的好些。胡仁源是学工的,有对他大谈实业救国,学了文科有什么用,鲁迅回答道:学文科的人知道理工也有用,这是他们的长处。在这种空气之中,要来办杂志,谈文学和美术,当然是很不容易,但表面上也居然找到几个赞成的人,他们姓名记不接近,只有袁文薮是鲁迅所*信托的,但是他从日本转往英国以后,便杳无消息,虽然他答应到了之后一定写文章寄来的。此外一个是许季?,他没有跑掉,因为杂志停顿,所以文章也不
曾写。《新生》这运动*初似乎计划很是顺遂,等到鲁迅回家乡一转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已消灭,他受到这打击,感到无聊与寂寞,也正是当然。隔了两年,因了蒋抑卮的帮助,印出了两册《域外小说集》,实现了《新生》一部份的计划,但第三册便印不出来,因为销路不好,收不回印刷费来做资本,结果只好中止。这个失败虽然比前回稍好,但也总是失败,与造成寂寞的感觉有关的,不过在那序文里却是省略掉了。
……
    P7-14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0213209
条码 9787530213209
编者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3-08-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360
字数 207.00千字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