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威廉?莎士比亚所著的《理查二世(中文本)/莎士比亚全集》为“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系列中的一本,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根据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英汉对照,讲述了理查二世被波林勃洛克(夺位后成为亨利四世)政治上击败、军事上围困、很后被囚被杀的整个过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世界很好的文学家之一。英国戏剧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与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很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其中代表作主要为诗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目前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优选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出版说明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理查二世》导言
理查二世
埃塞克斯及其党羽策划了该场特别演出,可能更多地是因为亨利?波林勃洛克的发迹与魅力非凡的埃塞克斯伯爵的经历之间有着松散的联系,而不是因为剧目的实际内容,且废黜场景当时是否确实上演还不得而知。埃塞克斯伯爵的党羽们可能还记得约翰?海沃德爵士(sir John Hayward)所著的一本名为《亨利四世生平及王业(上)》(The first part of the lifeand Reign of King Hemy Ⅳ)的书,原本是献给他们主子的。此书在1599年出版后,由于对理查退位的描写过于详尽,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不过,该剧肯定对埃塞克斯伯爵及其党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不仅是因为该剧为采取行动反抗昏庸无道之君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且因为该剧表达了对英国骑士制度没落的哀伤。埃塞克斯伯爵在16世纪90年代于朝堂内发迹的策略之一,即是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没落的贵族时代的英豪。他借“名誉”之名,给自己渲染上登基日刺击赛‘之类表演活动的色彩,在这种活动上廷臣会如旧日骑士般横枪跃马。
该剧的开场会让人联想到中世纪“骑士的礼节”,也很好迎合埃塞克斯伯爵的口味。毛勃雷和波林勃洛克扔掉手套,矛剑单挑。他们很关心的,还是“无瑕的名誉”。正如毛勃雷所说:“名声即我命,我命托斯名。名裂即身败,岂可忍偷生。”名声被看作“真正的英国人”的印记。嗜杀好斗的公爵们把自己看作真正的爱国者,渴求“故土”情结,对他们被流放之后不得不放弃“英语”而深恶痛绝。对比之下,理查的本族语为法语(他的王后亦是法国人),而且其宫廷之内充斥着浓郁的法国风情。理查王被指控浪费国家承袭下来的资财。他被阿谀逢迎之徒盘剥殆尽,耗资庞大的爱尔兰战争迫使他“外租”国土。考虑到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财政也因爱尔兰问题而步履维艰,那么莎士比亚不欲把理查发动对爱尔兰战争的场景搬上舞台不仅是处事得体的体现,也有实际的考量。这次战争在霍林谢德(Holinshed)所著的《编年史》(c'hronicTiesr)一书中有着连篇累牍的叙述,该书便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材料来源。该剧所关注的重心还是英格兰本土,这是一片被喻为被海洋隔断的“杂草丛生,鲜花颓谢”的花园。在该剧本出版后的两年中,刚脱的约翰’所说的“辖下的岛国”的言论便被割裂了上下文,作为爱国精神的范例,收于一本名为《英格兰诗集》(England Parnassus)的集子中。在该书中,字句有所删节,锋芒有所收敛:“英格兰……现在要外租他人了……惯于征服他人的英格兰,/今已自甘屈辱!”原文中所流露的真正的爱国情怀谴责了昏聩政府,以浮丽的辞藻赞美了国土。
但是,如果一个受命于天的统治者多行不义,那么即便以英国的名义,以忠心保国的骑士的名义,是否准许将其罢黜?如果王权等同于王法,那么以王法反对国王似乎在名义上是讲不通的,正如卡莱尔主教所说:“哪个臣子能给君王判罪?”从传统意义上说,君主被想象成兼具两个形体:一个是国王作为国家化身的政治形体,另一个是国王作为国民一分子的自然形体。由此就产生了一种悖论式的说法――国王已经驾崩,国王万岁。当理查退位之后,他颠覆了加冕典礼上的致辞,砸碎了国王的镜像,放弃了作为国家化身的形体。
P2-P3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 | 9787513578912 |
条码 | 9787513578912 |
编者 | (英)威廉?莎士比亚 |
译者 | 孟凡君 |
出版年月 | 2016-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29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