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建文皇帝全传

编号:
wx1201810878
销售价:
¥46.98
(市场价: ¥58.00)
赠送积分:
47
商品介绍

本书为“明史纪实小说系列”靠前本,以明代建文皇帝为核心人物,对该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做了细致描绘与生动刻画。作者为典型的历史学者,本套书为其三十年潜心之作。作品迥异于如今流行的戏说类、穿越类历史小说,实是以小说的体裁书写历史。作者悉心考证、言必有据,为读者奉上一套可作正史阅读的历史小说。

廖心一,1946年生。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师从王毓铨先生学习明史。曾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分册》和《中国通史?明史分卷》(白寿彝主编)编委;有《明朝文职的升迁》《明朝的宦官制度》《明朝的宗藩制度》等文章发表;曾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小丛书》撰写《明朝》册;专著《正德皇帝全传》1998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1988年移居香港,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一直致力于以皇帝为中心的明史纪实小说系列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秉承一贯的理念:言必有据和全景描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人名索引

    靠前章
     皇帝在纸上写了“齐黄”二字,二字中间留些空隙,然后留更大的空隙,又写“黄齐”二字,二字中间仍然留些空隙。
     他把纸举起来给侍驾的司礼太监庆童看。庆童心想,这是在考我吗?皇祖那么厉害的主子也伺候过,还伺候不了你这么个年轻的主子?
     “爷要宣召此二人?”他问。
     皇帝点了点头。
     “爷想一起宣召,还是一个一个宣召?”庆童问。
     皇帝拿笔蘸点墨,在二字中间画一横线。
     “爷想先宣召齐,还是先宣召黄?”庆童问。如果皇帝只写齐黄,那就不用问,既然第二遍是掉过来写的,可见先见哪一个,皇帝有些犹豫,所以他得问个明白。
     皇帝拿笔在前面两个字右侧画一竖道。
     齐是齐泰,原官兵部左侍郎;黄是黄子澄,原官太常寺卿。皇帝登极后,他二人的官职首先变动,齐泰升任本部尚书,黄子澄兼任翰林院学士。有意思的是,他二人升职的前一日,才定保举法,令天下官吏,各举贤才。他二人是皇帝亲自保举的,要给天下官吏做个表率。
     齐泰被引进文华殿,跪拜行礼。
     “爱卿平身。”皇帝命道。
     齐泰谢过恩,站起身来,躬立一旁。
     “齐卿昨日去兵部坐衙了?”皇帝问。
     齐泰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从任兵部主事至今,他在兵部任职有十年以上,哪不得去坐衙!
     “朕知你每日要去兵部衙门办事,但自昨日始,你再去,和以前不同。兵部的事务,须你当家。”皇帝自己把话题展开。
     “兵部现有二尚书。”齐泰奏道。另一个尚书茹?,掌兵部六七年,要说当家,应该是他当家。
     “茹尚书迟早是要调任的。”皇帝似乎想给齐泰一个保证。
     “臣并非此意,”齐泰忙解释。“臣是说,臣茹?任兵书多年,该部事务,办起来得心应手。”
     “朕要的不是熟悉事务的兵部尚书,朕要的是见识过人的兵部尚书。”皇帝一句话,判定出两名兵部尚书的高下。他问,“六部排序,吏部靠前,兵部第四,爱卿可知,今日朕视哪一部为靠前衙门?”
     齐泰反应并不迟钝,当然听得懂皇帝的意思。但他不能说:臣知道,是兵部。于是,他很机警地说:“臣只怕德菲才薄,有负陛下重托。”
     “重托二字,爱卿说的很是;至于德菲才薄,未免太谦。”皇帝说着,忽问,“有两个缘故,朕让你掌兵部,你可知是哪两个缘故?” “臣想,靠前个缘故是太祖高皇帝拣臣顾命。”齐泰说。
     太祖高皇帝很早器重齐泰,是因他勤于职事,为官九年,未有过错。他原名德,今名泰即太祖高皇帝所赐。后来太祖高皇帝向他询问边事,他出所录手册以进,简明扼要,太祖高皇帝立即将他由兵部郎中擢为兵部左侍郎。故在病危之际,拣选他为顾命大臣,再自然不过。
     “不错,”皇帝点头。“皇祖考阅人无数,独对齐卿另眼相待,委以顾命之寄,一定是不会看错的。”说罢又问,“第二个缘故呢?”
     “臣愚驽,乞陛下谕示。”齐泰道。
     “前两日北平有司奏报,朕的四叔未奉旨,擅离藩国,往京师来奔丧。按照里程计算,有司奏报到时,他已快到淮安。廷臣闻讯,或惊慌失措,或无动于衷,皆无所言。独卿言于朕,宜亟降旨,着燕王回藩。故朕知道,卿不但见识高于他臣,且敢于进言。”皇帝说。
     “先帝遗诏所言‘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大有深意。臣不过请遵遗诏行事。”齐泰说。
     “你说遵皇祖考遗诏行事,但朕知道,皇祖考在遗诏中加上这两句,实是你意。朕正想听听,这两句有何深意。”皇帝道。
     “臣所虑有三:一是诸藩皆陛下叔辈,若以哭丧为名,别有所图,必将乱朝廷;二是诸藩皆拥重兵,一旦殿下们离藩,恐乱各藩国;三是诸藩多坐镇北边,一旦殿下们离藩,恐北虏趁虚而入。”齐泰说。
     “齐卿所虑,甚是深远,”皇帝称赏。又问,“皇叔们各守藩国,卿以为,天下是否就太平?”
     “臣以为,仍不得天下太平。”齐泰道。
     “为何不得太平?”皇帝问。
     “诸藩势重,终是朝廷大患。”齐泰说。
     “依卿看来,怎样方得太平?”皇帝问。
     “先遵照遗诏办事,陛下再颁新诏。”齐泰说。
     “齐卿所谓遵照遗诏办事,特别是指‘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一事吧?”皇帝问。
     “诚如圣谕。”齐泰应道。
     “朕颁新诏,要办的是哪一件事?”皇帝问。
     “遗诏曰: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唯护卫官军听王。此因诸藩守边,不得不然;但臣以为,诸藩握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须于适当之机,朝廷收回兵柄。”齐泰说。
     “也就是说,先削诸藩用人之权,再削诸藩用兵之权。齐爱卿,这话要是传出去,朕的叔父们可饶不了你。”皇帝道。
     “为大明江山社稷,为先帝重托,为陛下信用,臣粉身碎骨,在所不辞。”齐泰的回答铿锵有力。 “有爱卿这等社稷之臣,朕大可安心。”皇帝欣慰地说。
     与黄子澄单独见面,皇帝会多一份亲切感。黄子澄曾以翰林院修撰伴读东宫,与昔日的皇太孙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
     “黄先生给我讲《尚书》时,提到过金滕遗制。朕为皇祖治丧,即仿此典。”皇帝提起这件旧事,有些像汇报。
     所谓金滕遗制,始于周公。《尚书》曰: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意即武王病重的时候,周公把国家秘书收藏于匮,匮外以金封缄。后来演变成周人丧礼的一部分。皇帝效仿金滕遗制,于前朝后宫、左右角门、西宫寝殿等太祖皇帝生前经常驾临之处,各设牌座,共十一处,太祖皇帝不经常去或经久不去的地方,日日以香汤洒扫;并陈祖训于东直殿,设重器于西直殿,命四品以上京官朝服执钺,立于陛上;皇帝本人,则哭临各处,昼不饮勺水,夜不接枕簟。
     P3-5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 9787515517391
条码 9787515517391
编者 廖心一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9-01-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91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