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红星照耀中国: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编号:
wx1201821422
销售价:
¥38.88
(市场价: ¥48.00)
赠送积分:
39
商品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靠前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目前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等革命领导人的靠前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很好不错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优选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有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靠前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一节 一些未曾解答的问题
第二节 开往西安的慢车
第三节 大汉子孙
第四节 穿过红色的大门
第二篇 前往红都的路上
第一节 遭白匪追逐
第二节 起义者
第三节 轶事
第四节 同行的红军战士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一节 苏维埃“巨头”
第二节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论抗日战争
第四节 悬赏两百万元的脑袋
第五节 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
第一节 童年时代
第二节 在长沙的岁月
第三节 革命的序幕
第四节 国民革命时期
第五节 苏维埃运动
第六节 红军的发展
第五篇 长征
第一节 第五次“围剿”
第二节 举国迁移
第三节 大渡河英雄
第四节 过大草地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一节 陕西苏维埃:开创时期
第二节 死亡与捐税
第三节 苏维埃社会
第四节 关于货币的剖析
第五节 五十始知天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一节 与红色农民的交谈
第二节 苏维埃工业
第三节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与红军在一起
第一节 “真正的”红军
第二节 印象
第三节 为什么当红军?
第四节 游击战争的战术
第五节 红军战士的生活
第六节 政治会议
第九篇 与红军在一起(续)
第一节 “红色窑工”徐海东
第二节 中国的阶级斗争
第三节 西北四马
第四节 回民与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再谈西北四马
第二节 “红小鬼”
第三节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第四节 关于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一节 途中见闻
第二节 保安的生活
第三节 苏联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
第五节 那个外国智囊
第六节 告别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再回白色世界
第一节 兵变序幕
第二节 蒋介石被扣留
第三节 蒋介石、张学良和共产党
第四节 “针锋相对”
第五节 友谊地久天长?
第六节 红色的地平线
后记(1944年)

    我在中国待了七年,在此期间,人们提出过许许多多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热情的党人们有一大堆现成的答案可以向你提供,但这些答案总是不尽人意。因为,他们是如何得知的呢?他们可是从未去过红色中国。
     事实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可能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更具神秘感,没有比红色中国的传闻更让人困惑的了。在这个世界上人口很多的国度的心脏地带,中国的红军正在战斗。九年来,他们一直遭受着铜墙铁壁般严密的新闻封锁,情况不被外界所知。成千上万的敌军部队构成了一道“围墙”,将他们紧紧包围。他们的地区比西藏更加难以涉足。1927年11月,中国红军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建立了靠前个苏维埃政权。自那以后,尚未有任何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围墙”后,再回来记述他的经历。
     关于红军,即便是很基本的事情,也会众说纷纭。有人不承认红军的存在,认为压根没有这样的队伍,那只不过是几千个吃不饱的土匪。还有人不相信有苏维埃,认为这是共产党宣传的“产物”。然而,了解红色政权的人们却相信,红军和苏维埃是专享能够让中国摆脱一切灾难的“救星”。在这场宣传与反宣传的角逐中,冷静的观察者想要了解事实真相,却苦于缺乏真凭实据。每一个关注东方政治及其风云变幻的历史的人,都对这样一些未曾解答的问题感兴趣:
     中国红军是不是一群有着自觉意识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且遵守统一的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如果是,那么这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宣称,他们在为实现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可是南京方面却说,红军只不过是“知识匪徒”领导的新式匪徒。究竟谁对谁错?抑或两方面都是对的?
     1927年以前,共产党员是可以加入国民党的。但在当年4月,一场众所周知的“清党运动”爆发了。共产党员、无党派激进知识分子以及成千上万名组织起来的工人和农民,遭到了右派政变领导人蒋介石的大肆杀戮。当时,蒋介石已经夺取了政权,在南京建立起“国民政府”。自那以后,要做一名共产党员或者同情共产党,就要被判处死刑。千千万万的人因此惨遭屠杀。但是,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人心甘情愿地继续去冒这样的风险。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和士兵加入了红军,武装反抗军事独裁的南京政府。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究竟有怎样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在推动他们不畏牺牲,去拥护这种政治见解?国共两党之间的根本性争论究竟是什么?①
     中国共产党员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别国的共产党员或者社会主义者在哪些方面相似,又在哪些方面不同?观光客想知道的是,他们是否留着长胡子,喝汤时是否会发出响声,公文包里是否带着土造炸弹。严肃的思想者想知道的是,他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没有读过《资本论》和列宁的著作?有没有有效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是斯大林派还是托洛茨基派?抑或两派都不是?他们的运动真的是世界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吗?他们是不是真正的靠前主义者?他们“仅仅是苏联的工具”,抑或在根本上是民族主义者,为中国独立而斗争?
     这些战士进行了如此持久、如此激烈、如此英勇的战斗,而且――就像各种立场的观察家们所承认的那样,甚至于蒋介石的部下,私底下也承认――从整体上来说是如此难以征服。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之所以那样战斗,是因为什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在他们的运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革命原理?相较于中国妥协退让的历史,关于他们的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经受了无数次战斗、封锁、缺盐、饥饿、疾病和瘟疫,很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跨越了中国的12个省份,一路粉碎了无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终于胜利抵达西北地区新的根据地。他们之所以顽强得不可思议,是因为他们怀揣着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理想?P3-5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70206384
条码 9787570206384
编者 (美)埃德加·斯诺著,王涛译
译者 王涛
出版年月 2018-12-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精装
页数 432
字数 292千字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