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文学是什么

编号:
9787520322867001
销售价:
¥48.14
(市场价: ¥58.00)
赠送积分:
48
商品介绍

本书是为研究生而写的文学理论教材,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抓住学界有争议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如文学可否定义、文学如何发生、文学有没有“进步”(可否用“进步”来衡量文学史的过程)、文学会不会消亡、文学是否需要“创造”、文学怎样存在、中西文论异同何在、怎样改造我们的批评,等等,进行大胆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初衷在于引起学界的思考和讨论。作者主张力戒陈言,说自己的话,不人云亦云,写出不同于以往著作的新意;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序一
序二
前言 我为什么和怎样写这本书?
第一章 文学可以定义吗?如何定义?
第一节 关于文学,从前中国无人怀疑它可以“定义”
第二节 文学“可否定义”是20世纪才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西风”吹开的“中土”之花
第四节 南帆、陶东风的功过是非
第五节 我的一家之言
第二章 文学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节 对流行观点的反思
第二节 被忽视的维谢洛夫斯基
第三节 被遗忘的陆侃如、冯沅君
第四节 最接近真理的是维柯
第五节我的猜想和假说
第三章 文学有“进步”吗?
第一节 小序:“进步”与否,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节 西方的“进步”说及其反对者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争论
第四节 从“大历史”看“进步”
第四章 文学会“消亡”吗?
第一节 从黑格尔说起
第二节 论阿瑟·丹托
第三节 说说J.希利斯·米勒
第五章 文学怎样“存在”?
第一节 文学的“意识存在”和“物质存在”
第二节 口语文学·书写文学·网络文学
第三节 在阅读中永生
第六章 文学还需要“创造”吗?
第一节 “复制”与“创造”
第二节 文学与生活并未合一,“创造”仍然需要
第三节 结论:“创造”乃前进之阶梯
第七章 中国文论有何独特之处?
第一节 小序
第二节 探索中华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为中国古代诗学文论正名
第四节 中国“诗文评”不是西方“文学批评”
第五节 中国“诗文评”的民族徽章
第六节 中国“诗文评”的民族根性
第七节 探索古典,盯着现在,面向未来
第八章 怎样改造我们的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现状略窥
第二节 细读文本
第三节 “人乎其内”“出乎其外”
第四节 克罗齐作为“他山之石”
第五节 知人论世
第六节 批评家须是鉴赏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文学
后记

杜书瀛,山东省宁津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博士生导师,曾长期任《文学评论》编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数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文学研究所一等奖、首届中国文学奖、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成果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术著作《文学原理——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价值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渔美学心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闲情偶寄》注评(中华书局)等;传记文学《李渔传》(作家出版社);散文《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的学术生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坐在汽车上看美国》(作家出版社)等。主编《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美学原理》(社科文献出版社)。《翻译滑稽和笑的问题》(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品牌/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0322867
条码 9787520322867
编者 杜书瀛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8.06
开本 16开
装帧
页数 289
字数
版次 1版1次
印次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