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李鸿章传

编号:
wx1201847680
销售价:
¥48.28
(市场价: ¥68.00)
赠送积分:
48
商品介绍

梁启超著的《李鸿章传(精)》从李鸿章之早年落拓写起,到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李鸿章发迹于镇压太平天国,随后创办洋务运动让他的声望达到顶点。但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的有名政治人物,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了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由于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而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靠前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致使晚清王朝在现代靠前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序例
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一 雒口至盐窝沿河情形
二 盐窝至海口尾闾情形
三 酌量应办治河事宜
四 现时应办救急事宜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附录
一 清史稿?李鸿章
二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李鸿章时代大事年表

    章 绪论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很好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很好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很好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很好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乡愿即人人都交口称赞的那种人,孔子却说他是道德的盗贼。在《论语?阳货十三》中,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在《孟子?尽心下》中也有记载,孔子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乡愿,德之贼也。”――编注);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盖棺论定”出自于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编注)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很好人”矣!其为“很好之奸雄”,与为“很好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作者注)李默然云。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专享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曰:“知人论世。”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
     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俾斯麦又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弟之脑(“?弟之脑”,比喻内部斗争很好激烈。“?”,音gǔ,意为“吸饮”。《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曰:“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其脑,是以惧。”――编注)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其惧矣。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非,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故吾所论李鸿章有功罪于中国者,正别有在。
     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
     西哲有恒言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吾著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
     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很好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要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有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孟子曰:“放饭流?,而问无齿决,此之谓不知务。”(见《孟子?尽心下》,即在尊长之前用餐,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却讲求不要用牙齿啃断干肉,这个叫做不识大体。?,音chuò。――编注)殆谓是矣。李鸿章晚年之着着失败,皆由于是。虽然,此亦何足深责?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李鸿章不生于欧洲而生于中国,不生于今日而生于数十年以前,先彼而生并彼而生者,曾无一能造时势之英雄以导之翼之,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后有袭李而起者乎,其时势既已一变,则其所以为英雄者亦自一变,其勿复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
     P1-4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 9787506080071
条码 9787506080071
编者 梁启超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7-06-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精装
页数 226
字数 200千字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70g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