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编号:
wx1201972046
销售价:
¥24.48
(市场价: ¥36.00)
赠送积分:
24
商品介绍

每一个光彩夺目的人,
一定有过在黑暗中前行的日子,
而那段日子,也一定会点亮你前行的路。

写给拥有梦想、正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你
愿你有蓬勃迸发的勇气,和无畏前行的底气
唯有竭尽全力,未来才能毫不费力

生命就是一场历程,所有的辛酸、苦难,都只会让生命更加绚烂。
所有的低潮、落魄,都是在铸就生命的基点。
那是说千万次都从来只有自己才懂的梦。
那是支撑着我昂首面对生活所有的洗礼依然保持笑容的筋骨。
那是注入生命中很丰满的灵魂。
它让我,让我们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终于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是它带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到了今天的这里。

林默,本名王光波,苍茫北国中的江南男子,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善吟唱,好写作,喜流浪。带着摩羯座的执念,希望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目录
Chapter 1?你总要活成一个方向

慢慢走,风景正好?......?002
去他的冷嘲热讽?......?007
不赶时间,过得坦然?......?011
时光不容许讨价还价?......?014
心底无法抹去的天真?......?017
要有勇气大胆做梦?......?021
以你想象的样子出现?......?025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028

Chapter 2?在残酷中变得坚强

有了翅膀,必能高飞?......?034
记得自己本来的模样?......?037
年轻人本就该百无禁忌?......?040
灵魂一直在路上?......?042
咬着牙,对自己动刀?......?046
一步步地走向年轻?......?048
低下头,看准脚下的路?......?052
向上的路,坎坷又崎岖?......?056

Chapter 3?哪怕伤痕累累,也不退场

长成大树,变得更强?......?060
我们有各自擅长的人生?......?062
坚持不等于固执?......?066
永别了,再也不能这样折磨?......?071
他们一直都在迈进?......?072
躲不过,也只能迎上去?......?077
留住你脚步的那几个人?......?080
带着心,走你的路?......?085
信仰时刻保护着你?......?090
去丈量天高地厚?......?094

Chapter 4?完成一场兵临城下的辉煌

为了什么值得的东西?......?098
找到位置,然后迈开步伐?......?101
拥抱火和热的绚烂?......?105
清淡的季节里等不到花香?......?108
人生并没有固定的范式?......?112
不变的是对未来的憧憬?......?114
能改变自身的,才最重要?......?118
我喜欢这样的自己?......?120
望而却步的代价?......?122

Chapter 5?痛苦是真,好在值得

负担越重越真实?......?126
你是我的主角?......?130
太阳很远,却终有阳光?......?134
护好自己的初心?......?138
幸福生活的样子?......?142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146
最后的最后才是生活?......?149
谢谢我自己来过这个世界?......?152

Chapter 6?有些路,只能独行

拼尽一切,变得更好?......?158
奋斗是家常便饭?......?161
疲惫时光里的芳香?......?163
你是那道不那么累的风景?......?166
无法改变的是昨天?......?170
牵挂不是负累?......?174
丑小鸭,其实你很好?......?177
那些陪伴我们的歌还在?......?180

Chapter 7?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欢喜着生,坦然地死?......?184
不放肆一点,对不起自己?......?188
告别过去,迎接新生?......?192
学着长大,学着放下?......?196
心甘情愿,落地生根?......?200
做被爱守护的红叶?......?204
人生其实饱满又富有情致?......?207
鸟飞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足迹?......?213

    前言 我们终要向着前方,不断行走

一年又一年,过去的不会重来,未来的尚待追寻。会有遗憾与无奈,但一切没有回头的可能,亦没有停滞不前的理由。我们终将要向着前方,不断地行走。
许多路当真是要走到某个岔口,才能用不经意的姿态回眸;许多不敢碰触的心事,当真是要等到许多年以后才能用自然的语气说出口。
或许这就是岁月带给我们的历练,让我们成长成熟,让我们无怨无悔,更让我们以追寻梦想的姿态和勇气,向着生活赐予的苦难,真正地道一句感谢,说一声再见。
梦想之于我,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终于一小步一小步,缓慢却坚定地走向前方时;
当我坐在绿皮火车内向外看,视线所及的只是苍茫的夜色和几许的灯光时;
没有人来告诉我,前方等待着我的是什么。
我只是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自己,才发现,曾经义无反顾追寻的东西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意义不明、风景模糊、前途未卜的目的地而已。但是那一腔热血滚滚地烧热了青春,好像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可以变作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一样。
离开时,是农历八月的中旬,月色相当迷人,本该是团圆的日子,我却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确定的未来,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我曾经端着泡面在街头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叫卖,热气在寒冷的冬夜中显得更加袅娜,在这座城市的霓虹灯下显得美丽且易碎。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破碎的音节被刺骨的风吹得有些哽咽,我咬着牙把翻涌上来的悲伤吞下去,因为我还要打起精神赚我下个月的房租。
我曾经在大街小巷中四处奔走,那些花花绿绿的招聘信息堆满了我小小的出租屋。白天是忙碌的工作,我必须要养活自己,我必须要在这里扎下我的根;晚上我便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又一个地把有用的信息圈出来,这些都是机会,我要的不只是扎根而已,如果可以,我还希望能在这座城市的土地上开出花来。
我也曾经,看着这座城市的灯火阑珊,卸下所有的伪装,沉默地落下泪来,廉价的出租屋里,粗糙的隔音让放声痛哭也变成一种奢望。
……
而你,曾经也一定经历过这些。
这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是梦想,让我们甘愿忍受漂泊无依的生活,甘于忍受一时的生活落魄,只愿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够品尝梦想实现所带来的欢愉,让我们在不断成长中求得内心的平和。
生命就是一场历程,所有的辛酸、苦难,都只会让生命更加绚烂。
所有的低潮、落魄,都是在铸就生命的基点。
那是说千万次都从来只有自己才懂的梦。
那是支撑我昂首面对生活所有的洗礼依然保持笑容的筋骨。
那是注入生命中很丰满的灵魂。
它让我,让我们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终于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是它带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到了今天的这里。
Chapter 1
你总要活成一个方向
慢慢走,风景正好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记很初的自己。我们忙着工作,忙着在这繁华却冷清的城市中站稳跟脚,然后弄丢自己,用那些看起来合理实则荒诞的理由。
那些位置偏僻的咖啡馆是我常去的地方。它们像是一个足够安全的避风港,乌托邦式的安全感,让我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心灵的归属。
我经常什么都不做,只点一杯味道醇厚的黑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视线掠过,看时间的轨迹如何落在这个世界上,落在咖啡店里很靠里的角落,落在不远处交谈的人的脸上,落在路对面低矮的商铺阁楼上,落在只有在远处高楼塔尖上才能看到的高度上,然后再落在初上的华灯上。
时间像这世界上很精密的丈量工具,一小寸一小寸地,为我临摹出这个世界很真实的样子。这些不加修饰的向往就像手中握着的咖啡,一口口的苦涩下,品出的是很醇厚的甘甜。
这个时候的我是很自由的,不必为所谓尘世的梦想而奔忙,也不必为某些利益得失焦虑,只闲闲地体悟人生,体悟当下的状态。
这样的平静和体悟只有时间才能给我。
光阴,就是拿来虚度的。
太多的成功理论教我们如何保持足够的热忱去追寻这世间的名和利。我们被纵横的物欲迷惑了心智,什么都不管不顾,马不停蹄地只想朝着所谓的目的地奔去。
让自己脚不沾地行走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吗?为了一个看不清轮廓的目的地,错过生命中的另一种美好,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我见过许多年轻人,在咖啡店里买价格高昂的咖啡,却总是脚步忙碌,总是就着还冉冉上升的热气皱着眉一口气喝完它们。
这样急切,再好的咖啡尝在口中,也是没有滋味的。
在工作闲暇下来的时光里,我也喜爱有一杯香醇咖啡陪伴,我并不会急切地就着滚烫去品味它们,沸水和着咖啡因熨烫肺腑的痛感,不但失了香醇,还伤了自己。
我只是将它放着,慢慢等着它褪去艳丽的华装,换上秀气的短襦,显示如小家碧玉般的美。
其实,这个时候的咖啡才刚刚好,热但不至烫口,凉却仍存余温。
就像很完美的人生状态,不急不躁,慢慢来,这样的人生才是刚刚好。
不是只有跌宕起伏,起起落落才算是无愧于人生。
在多变的人生进程中,放慢脚步能体悟到生活别样的平淡之美。
面对这样的人生,一两个追求上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未竟的目标而焦虑,生怕自己失掉了这个目标,也会失掉下个目标一样。我们总是拥有太多想要实现和拥有的东西,我们在忙碌中疲惫,在清闲中焦虑,其实人生哪有这般纠结呢,忙碌时停下脚步看看夜景,真正无事可忙时,干脆背上行囊,去一直心生向往的远方看看。换个角落看看,忙或者闲,并不会相差太多,慢慢来,人生哪里需要这般慌张。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学毕业那年。
关于大学毕业那年的记忆,似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实习、工作、毕业、答辩、合影、聚餐,然后就是各奔东西,难再相见。我们在半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烦琐到难以想象的事情完成,然后在尚且懵懂之时,便被推向社会,去向那一个从未触碰过的新世界。鲜花和野兽,都是不得不打起精神去面对的现实。
当我开始收拾行李的时候,相识的人还有大半,等我拉紧行李箱准备离开的时候,这些人已所剩无几。这里的一砖一瓦曾经陪伴我度过四年春秋,我记得它们的纹路,可是它们终会将我模糊的眉目有效忘却。
我用四年好看丽的时光记下它们的模样,这些岁月将被放在心里珍藏怀念,可它们只消一天,便能将我有效遗忘。总有一天我将不再年轻,但我一定会记得,曾经的我,在这里煮沸过我心里那一腔血液。
我曾在这里挑灯夜读,只为一本也许意义并不大的外文小说。
我也曾抱着书沉默地走完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我做了许久的兼职,然后买下了那套色彩斑斓的画笔。
有人疑惑不解,挑灯夜读不就是为了更高的分数和奖学金,走完学校的时间不如在图书馆背几篇英语作文,兼职赚来的钱是不是该买套更精致的化妆品,好看的皮囊有时候比粗糙的画布更有价值。
我不反问,年华这么好,我有足够的兴致和精力去做让我觉得愉悦的事情。未来在不远处耐心地等我,我走那么快做什么呢?
而今天我终将告别这里。
我终于不用像你们一样长吁短叹,叹惜在那些大好年华里没有耐心去等一等想多看看风景的自己。
走得慢一点,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
人生就像一段长长的旅行,我们要做的是寻找那些美景,感悟那些深情,然后各自道别,在心中留下一个模糊的空位,用于未来怀念。所以又何必总是急匆匆的呢?
那些你得到的、失去的、拥有的、丧失的,时光让它们充盈你全部的灵魂。并且,唯有这样的人生才显得完满、才值得经营。这是岁月和生活给你的礼物,请你悉心妥帖地珍藏,一生也许仅此一份,错过太可惜。
三毛在她的集子《随想》里曾说:“我不赶时间的时候尽可能走路,这使我脚踏实地;我不妄想,迫使心清心明;我避开无谓的应酬,这使承诺消失;我当心地去关爱他人,这使情感不流于泛滥;我绝不过分对人热络,这使我掌握分寸;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走得慢一点,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黑洞,脚步再快也无法赶上欲望的滋生速度。喜欢的大衣,你熬上许多个夜晚拿工资买下它,它却在新款式上市后就被你藏入衣柜,可是你只身旅行遇见的那个会唱法语歌的少年,却会在你记忆中开花结果,永远不会老去。
不如,就放慢一些。
放慢生命的脚步,放慢生活的节奏,放慢人生的盲目追求,放慢对财富拥有的执着。
不再焦虑生活的状态,不再忧虑你的所得所失。这样,就刚刚好。
不必再提富翁和渔农的故事,他们根本就是两条轨迹的交会。谁都明白,分开后,富翁仍是富翁,仍会继续追逐他的财富,而渔农依然是渔农,会继续躺在沙滩上,晒他的大太阳。
他们有着各自的梦想,也会继续做各自的梦。
他们在各自的梦中看见很想要的那个自己。
人生中总是存在很多不期而遇,让徐志摩碰上了陆小曼,让梁思成遇上了林徽因。爱情的美好,成就了他们的姻缘,而爱情中的那些缠绵悱恻,泪水和失意,也被时间打磨成为他们人生故事中的经典,像钻石那样发出永恒的光亮。
曾经的情恨交织、貌合神离,曾经的阴阳两隔、缘深缘浅,都让无数人为之倾怀,为之泪落,为之叹惋,为之伤怀,那是他们的爱情,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爱情。感同身受,感动叹息,仿佛另一副血肉。
就像春娇恋上志明,在酒店开房的那一刻,也许就可以将他们的关系推上“快车道”,然而春娇哮喘病的发作,却让恋爱中的两个人尴尬到了顶点。同时达到顶点的,还有观众的失望,以及包含在失望情绪中更大的期待。
我们似乎总能找到这样的桥段,在电影中,也在我们的生活里——这就是我们的受到“欲望”支配的生活的面貌,只是很多人不想承认罢了。
但终究是受到了“欲望”的奴役和驱使,于是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追寻中,有的会因志得意满而张扬,有的会因不尽如人意而惭愧。也许只是导演的一个小小玩笑,却品出人生几分无奈与几分感慨。
但导演彭浩翔终归还是会让人满意而归,志明的一句“急什么,我们又不赶时间”,把人生归结到一种很满意的状态——我存在,我爱。
时间是我的朋友,我们应该并肩作战而不是相互追赶。
我只要慢慢走,风景正好,身边有你更好。这种状态,就是我的刚刚好。
去他的冷嘲热讽
我的书房中有个大大的飘窗,我常常坐在飘窗前,半开着窗,任款款的清风撩起薄薄的窗帘,探看窗内的情景。就这样静静地阅读手里的书,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感动着。偶尔拨弄赖在身边的猫,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平静状态。
但是“无为”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的面前,终究只能是一个小心翼翼、不可触碰的美丽梦境。飘窗和咖啡馆是个浪漫的梦,岁月纵然待我万般仁厚,但梦终究会醒来,我要在现实中站稳跟脚,就不能全身心依赖着脆弱的梦境。
如今的职场生活,让几乎每个人都成了“多面手”,他们都在不停的磨炼中,变成了职场上的“变形金刚”。自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画着很精致的妆,提着昂贵的手包,我们在所谓成功路上孤独地前行。
我们往往在现实和理想中奋力挣扎,一边都想变成世界上专享的某个人,一边又不得不在平凡生活中继续打起精神好好拼搏。
就像《一个人的朝圣》所讲述的那段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在所有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一封突然接到的信,主人公哈罗德·弗莱退休后的生活,一定还是像一壶永远没有沸腾的水。
退休后的哈罗德·弗莱生活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的背后,岁月将他和妻子几十年来日积月累的巨大隔阂演变成一片隐藏的惊涛骇浪,只需要一枚小小的火星,就可以打破表面所谓的平静。
而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奎妮的一封信,就是那枚火星,不仅将看似平静的生活有效打破了,也让哈罗德·弗莱开始了一场看似荒谬却不平凡的旅程。
哈罗德·弗莱很初只是想到远一点的地方去邮寄给奎妮的回信,却没想到居然能一次次走得更远,背对着家的方向,让自己离家越来越远,离开那些郁结和疲倦,心里却开始变得出奇的平静。
而当他来到镇上,碰到了一个小女孩后,他很久都未曾澎湃过的内心,终于又涌动起了一个信念:一路走着去看老朋友奎妮,只要他走,奎妮就一定会活下去。
这是小女孩给他的信念和想法,并且一直激励着他不停地走下去,一直到六百多英里以外的、位于很东北的苏格兰贝里克郡。
于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在没有手机、没有地图、没有计划的不停地走,甚至还穿着经常穿的衣服和鞋子,就这样穿越整个大不列颠,一直走到奎妮所在的安宁疗养院。
在行走的途中,哈罗德·弗莱碰到了太多的人,有的人为他的行为欢呼打气,有的人则对他冷嘲热讽、嗤之以鼻。
有勇气和信念作战袍的哈罗德难道会因为这个,就半途而废,打道回府吗?
如果故事的主角换作是我,情况可能会大不同,甚至可能干脆就没有后来的故事。
因为说走就走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穿上的战衣。
尽管在职场上雷厉风行,但我也常常有犹豫徘徊的时候,尤其是有时会过分考虑周围人的看法,结果让很多事情都无法实现,半途而废。
但这段行旅的主人公是哈罗德·弗莱,所以答案也是相当的干脆——当然不会!
那是只能靠义无反顾的改变才能得以继续的人生。
在酿酒厂做了四十年销售代表的哈罗德·弗莱,一直是厂里很默默无闻的一个,他甚至为了避免和别人冲突而错过了太多的东西。到了退休年纪离开酿酒厂的时候,甚至连个像样的欢送会都没有,他接近是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眼前消失的,他像是一个隐形人,存在感几乎为零。
所以,他全然不顾冷嘲热讽者的嗤笑,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次漫长的旅行,好让老朋友奎妮有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并且,他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些。
这趟旅行,不再是一次普通的探望,不再是一次冲动的出发,甚至不再只是对生活的逃避。
他在找,他在六百多英里的漫漫之路中,渴望找到自己的灵魂和真我。
于是,这条六百多英里的漫长路程,也就成了哈罗德·弗莱的“朝圣”之路。
我常常也会去想,我的“朝圣”之路又该朝向何方呢?
是不是也需要像哈罗德·弗莱这样,进行一场拔腿就走的“朝圣”之旅呢?
我时常梦到自己站在悬崖边上张望脚下,也时常伴随着身体惯性下坠对心脏的冲击,从梦中醒来,看看身边安睡的丈夫,再悄悄地起身下床,轻轻开门,窥探单独安睡的孩子,看见他们甜美安睡的样子,我心中的恐惧才能慢慢消退。
人们常常说,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往往来源于不确定。
这个世界走得太快,快到我根本不敢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相较于很多人来说,我更有勇气一些。因为我敢剖开自己,正视自己内心很真诚的期待和很原始的欲望。
可是看见了又能如何呢?我依然在不安中试图捕捉一些能安定下来的证据,我需要一些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支撑自己在这个步履如飞的世界里,像个异类那样独自放慢脚步。
我们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寻找新的出路,在寻求内心安定的路途中,也像个虔诚的朝圣者那样,朝着目的地坚定走去。
如果我对婚姻的安定充满信心,如果孩子真的能在我满含爱意的眼神中顺利长大,如果我的生活不因我偶尔放慢的脚步将我抛弃,那么在这条朝圣的路上也许我能走得更坚定一些。
而这样的安全感恰恰来自人格和经济的独立。只有等我们真正强大到可以抵挡住一切的那一天,我们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当我们终于在内心找到那样一个非去不可的目的地,当我们终于有那样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像《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那样,不再考虑到底还要走多少路,只是走起来,一步步地抬动双脚,就能离目标越来越近,去他的冷嘲热讽!
不赶时间,过得坦然
一个高考失利的青年,一个在山路上走了二十多年的乡村邮差,一条陪伴邮差无数次往来于邮路上的狼狗,还有一位掐算着时间等在村口的妻子和母亲,从等待她的丈夫开始,变成了如今等待她的丈夫和儿子。
他们不以争分夺秒来获取人生的价值,平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旋律。
谁说非要掐着时间飞快向前奔跑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个看起来有些“乌托邦”式的画面,就出现在一部叫作《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中,简单的意象,没有情感的激烈冲突,电影的慢镜头拉扯出整个人生。
慢是这部电影的主色调。
看这样的电影是需要耐心的。
现在的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花时间看一场这样的电影,他们喜欢看大手笔的灾难片,他们喜爱捧着零食看别人剧烈的爱和恨来缓解生活的平淡。
这电影中的感情冲突太平淡了。
可是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平淡中看到生活。
高考失利的儿子接过父亲传承下来的职业时,渴望的是得到父亲以及乡人的信任;而强烈要求儿子接任自己的职务,并且执意要陪儿子走趟差的父亲,渴望的无非是得到儿子的理解,化解父子之间的对立和隔阂;而在家的母亲,她是世界上很平凡的女人,渴望的只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归宿,及曾经忙于邮递的丈夫和次走上邮路的儿子,都能平安归来。
我们都曾幻想自己是电影中那个能文善武的主角,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可其实那个想闯出去,却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父亲衣钵的儿子,那个被现实打磨得再没有棱角,却背负着整个家庭责任的父亲,那个守着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未来的女人,他们才是所有平凡人很真实的缩影。
虽然在这部剧中,隐约会有一丝“宿命论”的味道,可是宿命不全是消极的。很多信命的人,因为知道注定的终点,所以他们平静地接受岁月,从来不强求。
能在平淡生活中安之若素的人,才是人生这部剧真正的主角。
当儿子接过父亲的这副重担的时候,他所接受的,还有父亲曾经的一切,跟随父亲一起走的狼狗“老二”、定期邮寄给五婆的并不存在的信、落脚的侗寨、没膝的小溪,以及居住在深山中的、不同于外界城市生活的生活方式。
可是在接过重担的同时,儿子想要走出自己的路来。
承担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
如摇晃在肩头的录音机,播放着的是大山之外的歌曲,以及对父亲一直提醒自己注意脚下的路的不在意。
可是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一个男人背负的不只是理想,还有对家中那个翘首以盼、等待自己归来的人的责任。
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又是简单的。
它的复杂源于人的挑剔,而它的简单则源于人的单纯。
故事的很后,当儿子反复嘱咐淳朴得没有心机的父亲,不要简单地处理与村里人的关系,不要把生活想得太简单的时候,父亲才恍然觉出,儿子已经不再是自己脑海中的样子,他不再是毫无辨识的毛头小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而这种转变,也让父子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对调,父亲接受了儿子的热忱、冲动,儿子则接受了父亲的沉静、保守。
他们站在同一条邮路上,用理解,完整了两个人的人生。
儿子接过来的,其实不仅仅是父亲的邮包,还有父亲的责任和生活方式。
电影中父子之间的对话并不多。而当儿子问到“乡邮员成天地走那么多路不枯燥吗”的时候,父亲的话依旧平实但意蕴深远——“有想头就不枯燥”。
这想头儿,不正是父亲的梦想吗?
于是,做乡邮员的父亲,才会提醒儿子要注意脚下的路,才会不紧不慢地,让儿子学会按自己的步伐,丈量那条他走了几十年的乡间邮路,从这头到那头,然后再从那头到这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等候在村口的妻子的身旁。
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赶时间,其实只是为了让人生过得更加坦然,让牵挂自己的人,更加踏实。无言,却爱得深沉。
一辈子其实不长,只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过。
时光不容许讨价还价
我们像一颗无意中被撒入泥土的种子,生根发芽。
鲜活,而又实实在在。
林徽因说,人生有太多过往不能被复制,比如青春、比如情感、比如幸福、比如健康,以及许多过去的美好,连同往日的悲剧都不可重复。
时光不容许你讨价还价,该散去的,终究会不再属于你。
所以,经常有人感慨青春的逝去,那些美好的年华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从指缝、脸颊、发梢,甚至一丁点的悲伤中,倏然而逝。
所以,才有人感怀青春的美好,正像感怀青春的易逝一样。
所以,才有人说,“青春就是拿来挥霍的”。
所有,才有人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可是,青春年华哪里又是这些条条框框就能定义的呢?
青春不是想当然的疯狂和放肆,更不是畏首畏尾地不敢前行。
真正在生命中放声歌唱的人,他们懂得如何与时间和平共处。
大学总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外表再端庄的女孩子,心里也一定住着一个性格刚烈、敢作敢为的男孩子。我们宿舍的老二就是这样,刚刚熟识就自称“二哥”。
了解得深了,才发现“二哥”从来就是个不同寻常的人,虽说她性格大胆豪放,明显外向,但做起事情来却又能显出女孩子特有的那份细腻劲儿来。她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每一天打开时,都能给我们新的惊喜。
“二哥”很嗜睡,每天上课前都要费尽心思赖床到很后一秒,或者干脆把课翘掉,更遑论早起去图书馆自习。一到期末,寝室的人相约在情人坡复习时,被硬拉去的“二哥”就坐在草地上啃烤红薯。
她从不在意成绩名次,可是她却始终名列前茅。
她是个太聪明的女孩子,她可以去更好的地方。
直到后来,我们才从“二哥”的同学、同乡那里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二哥”在整个高中时代,都是当地学校的骄傲,都是一块叫得响的“品牌”,活泼开朗,品学兼优。可是这块完美的瓷器,却出现了裂痕。
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向大大咧咧的“二哥”,竟然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复习班里一个长相平凡的男生,并且很快成为全校师生眼中的“奇闻”。要知道,像“二哥”这种学习成绩又好,长相又出众的小女生,自然身边少不了献殷勤的人,偏偏入了她眼的,反而是其貌不扬的那一个。
这种事情的结果,不说也明白,自然是家长、校方联合规劝,围追堵截,因为谁也不想失掉这个为自己争得颜面的“好苗子”,谁也不想“二哥”就此“堕落”下去。因为这段突然出现的变故,已经改变了她的学习,让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现实总是残酷的。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复习班的男孩子先撤退了,但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报考了一个离“二哥”远远的地方院校,而“二哥”也因为这段变故,很后考到了我们这么个不起眼的二流院校,与她本来能考取的人们认为的清华北大,相去甚远。
在人人都为她可惜之时,“二哥”作为当事人却从来不以为然,她说自己从来不后悔,在青春很烂漫无畏的年纪,爱过,就算爱不得。
那也是年轻的勋章。
谁说只有名列前茅,前程似锦才叫作无愧于青春。
大学时光是美好的。
大学时光又是易逝的。
在那些没心没肺的笑容中,四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或者考研,或者直接工作,再到后来嫁人做媳、结婚生子,彼此间的通话频率从一周几次减为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直至一年、两年都难得再联系一次。
我们曾经分享过彼此很隐秘的心事,了解过彼此的一点一滴。可是我们终究被风吹散,散落在天涯,靠怀念存活。
如果不是那张远道而来的明信片,我很难再从忙碌的生活中分出心神来想曾经那个快乐得可以恐吓太阳的姑娘。
看着手中明信片上的地址,特罗姆瑟。
我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某次的卧谈会上。我已经记不得那天晚上我们究竟聊了些什么,但我记得那天晚上,有一个姑娘说起她的梦想,她的眼神,像是在沙漠中开出的玫瑰。
那个姑娘就是一向大大咧咧的“二哥”,她看着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说起这个叫特罗姆瑟的北欧小镇,她说那里有美丽的北极光,她说那里是她的梦。那时的我们只是笑,因为我也曾经渴望去普罗旺斯看一场薰衣草的盛宴。
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二哥”的家境普通,往返北欧的机票费用又贵得让人咋舌,而且就算有朝一日有力奔赴,生活琐碎,也应该早就磨烂了一颗盲目追寻的心。更何况,那时的“二哥”比我更不如,甚至连北方都从未去过。
随明信片一起寄过来的还有几张照片,上面的“二哥”抱着吉他,和一群当地人围着篝火,有人在跳舞,“二哥”又笑出了她的虎牙,那是我们用多少保养品都留不住的灿烂。她不害怕时间,所以时间不会伤害她。
我突然想起那个时候,在我们每天计划着要去哪儿去哪儿时,“二哥”是不太参与的,她只是买了一把吉他,唱些奇奇怪怪的歌曲。现在想来,当时她嘀咕的大概是挪威语吧。而如今,我带着孩子,哪里都不再前往,她却站在北欧的小镇上看极光。
就像我们每天都在为流逝的青春和时间讨价还价,而那些像“二哥”的人,他们却已经和时间一起奔向了想要到达的地方。

前言 我们终要向着前方,不断行走

一年又一年,过去的不会重来,未来的尚待追寻。会有遗憾与无奈,但一切没有回头的可能,亦没有停滞不前的理由。我们终将要向着前方,不断地行走。
许多路当真是要走到某个岔口,才能用不经意的姿态回眸;许多不敢碰触的心事,当真是要等到许多年以后才能用自然的语气说出口。
或许这就是岁月带给我们的历练,让我们成长成熟,让我们无怨无悔,更让我们以追寻梦想的姿态和勇气,向着生活赐予的苦难,真正地道一句感谢,说一声再见。
梦想之于我,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终于一小步一小步,缓慢却坚定地走向前方时;
当我坐在绿皮火车内向外看,视线所及的只是苍茫的夜色和几许的灯光时;
没有人来告诉我,前方等待着我的是什么。
我只是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自己,才发现,曾经义无反顾追寻的东西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意义不明、风景模糊、前途未卜的目的地而已。但是那一腔热血滚滚地烧热了青春,好像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可以变作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一样。
离开时,是农历八月的中旬,月色相当迷人,本该是团圆的日子,我却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确定的未来,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我曾经端着泡面在街头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叫卖,热气在寒冷的冬夜中显得更加袅娜,在这座城市的霓虹灯下显得美丽且易碎。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破碎的音节被刺骨的风吹得有些哽咽,我咬着牙把翻涌上来的悲伤吞下去,因为我还要打起精神赚我下个月的房租。
我曾经在大街小巷中四处奔走,那些花花绿绿的招聘信息堆满了我小小的出租屋。白天是忙碌的工作,我必须要养活自己,我必须要在这里扎下我的根;晚上我便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又一个地把有用的信息圈出来,这些都是机会,我要的不只是扎根而已,如果可以,我还希望能在这座城市的土地上开出花来。
我也曾经,看着这座城市的灯火阑珊,卸下所有的伪装,沉默地落下泪来,廉价的出租屋里,粗糙的隔音让放声痛哭也变成一种奢望。
……
而你,曾经也一定经历过这些。
这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是梦想,让我们甘愿忍受漂泊无依的生活,甘于忍受一时的生活落魄,只愿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够品尝梦想实现所带来的欢愉,让我们在不断成长中求得内心的平和。
生命就是一场历程,所有的辛酸、苦难,都只会让生命更加绚烂。
所有的低潮、落魄,都是在铸就生命的基点。
那是说千万次都从来只有自己才懂的梦。
那是支撑我昂首面对生活所有的洗礼依然保持笑容的筋骨。
那是注入生命中最丰满的灵魂。
它让我,让我们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终于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是它带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到了今天的这里。
Chapter 1
你总要活成一个方向
慢慢走,风景正好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记最初的自己。我们忙着工作,忙着在这繁华却冷清的城市中站稳跟脚,然后弄丢自己,用那些看起来合理实则荒诞的理由。
那些位置偏僻的咖啡馆是我常去的地方。它们像是一个足够安全的避风港,乌托邦式的安全感,让我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心灵的归属。
我经常什么都不做,只点一杯味道醇厚的黑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视线掠过,看时间的轨迹如何落在这个世界上,落在咖啡店里最靠里的角落,落在不远处交谈的人的脸上,落在路对面低矮的商铺阁楼上,落在只有在远处高楼塔尖上才能看到的高度上,然后再落在初上的华灯上。
时间像这世界上最精密的丈量工具,一小寸一小寸地,为我临摹出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这些不加修饰的向往就像手中握着的咖啡,一口口的苦涩下,品出的是最醇厚的甘甜。
这个时候的我是最自由的,不必为所谓尘世的梦想而奔忙,也不必为某些利益得失焦虑,只闲闲地体悟人生,体悟当下的状态。
这样的平静和体悟只有时间才能给我。
光阴,就是拿来虚度的。
太多的成功理论教我们如何保持足够的热忱去追寻这世间的名和利。我们被纵横的物欲迷惑了心智,什么都不管不顾,马不停蹄地只想朝着所谓的目的地奔去。
让自己脚不沾地行走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吗?为了一个看不清轮廓的目的地,错过生命中的另一种美好,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我见过许多年轻人,在咖啡店里买价格高昂的咖啡,却总是脚步忙碌,总是就着还冉冉上升的热气皱着眉一口气喝完它们。
这样急切,再好的咖啡尝在口中,也是没有滋味的。
在工作闲暇下来的时光里,我也喜爱有一杯香醇咖啡陪伴,我并不会急切地就着滚烫去品味它们,沸水和着咖啡因熨烫肺腑的痛感,不但失了香醇,还伤了自己。
我只是将它放着,慢慢等着它褪去艳丽的华装,换上秀气的短襦,显示如小家碧玉般的美。
其实,这个时候的咖啡才刚刚好,热但不至烫口,凉却仍存余温。
就像最完美的人生状态,不急不躁,慢慢来,这样的人生才是刚刚好。
不是只有跌宕起伏,起起落落才算是无愧于人生。
在多变的人生进程中,放慢脚步能体悟到生活别样的平淡之美。
面对这样的人生,一两个追求上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未竟的目标而焦虑,生怕自己失掉了这个目标,也会失掉下个目标一样。我们总是拥有太多想要实现和拥有的东西,我们在忙碌中疲惫,在清闲中焦虑,其实人生哪有这般纠结呢,忙碌时停下脚步看看夜景,真正无事可忙时,干脆背上行囊,去一直心生向往的远方看看。换个角落看看,忙或者闲,并不会相差太多,慢慢来,人生哪里需要这般慌张。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学毕业那年。
关于大学毕业那年的记忆,似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实习、工作、毕业、答辩、合影、聚餐,然后就是各奔东西,难再相见。我们在半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烦琐到难以想象的事情完成,然后在尚且懵懂之时,便被推向社会,去向那一个从未触碰过的新世界。鲜花和野兽,都是不得不打起精神去面对的现实。
当我开始收拾行李的时候,相识的人还有大半,等我拉紧行李箱准备离开的时候,这些人已所剩无几。这里的一砖一瓦曾经陪伴我度过四年春秋,我记得它们的纹路,可是它们终会将我模糊的眉目彻底忘却。
我用四年最美丽的时光记下它们的模样,这些岁月将被放在心里珍藏怀念,可它们只消一天,便能将我彻底遗忘。总有一天我将不再年轻,但我一定会记得,曾经的我,在这里煮沸过我心里那一腔血液。
我曾在这里挑灯夜读,只为一本也许意义并不大的外文小说。
我也曾抱着书沉默地走完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我做了许久的兼职,然后买下了那套色彩斑斓的画笔。
有人疑惑不解,挑灯夜读不就是为了更高的分数和奖学金,走完学校的时间不如在图书馆背几篇英语作文,兼职赚来的钱是不是该买套更精致的化妆品,好看的皮囊有时候比粗糙的画布更有价值。
我不禁反问,年华这么好,我有足够的兴致和精力去做让我觉得愉悦的事情。未来在不远处耐心地等我,我走那么快做什么呢?
而今天我终将告别这里。
我终于不用像你们一样长吁短叹,叹惜在那些大好年华里没有耐心去等一等想多看看风景的自己。
走得慢一点,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
人生就像一段长长的旅行,我们要做的是寻找那些美景,感悟那些深情,然后各自道别,在心中留下一个模糊的空位,用于未来怀念。所以又何必总是急匆匆的呢?
那些你得到的、失去的、拥有的、丧失的,时光让它们充盈你全部的灵魂。并且,唯有这样的人生才显得完满、才值得经营。这是岁月和生活给你的礼物,请你悉心妥帖地珍藏,一生也许仅此一份,错过太可惜。
三毛在她的集子《随想》里曾说:“我不赶时间的时候尽可能走路,这使我脚踏实地;我不妄想,迫使心清心明;我避开无谓的应酬,这使承诺消失;我当心地去关爱他人,这使情感不流于泛滥;我绝不过分对人热络,这使我掌握分寸;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走得慢一点,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黑洞,脚步再快也无法赶上欲望的滋生速度。喜欢的大衣,你熬上许多个夜晚拿工资买下它,它却在新款式上市后就被你藏入衣柜,可是你只身旅行遇见的那个会唱法语歌的少年,却会在你记忆中开花结果,永远不会老去。
不如,就放慢一些。
放慢生命的脚步,放慢生活的节奏,放慢人生的盲目追求,放慢对财富拥有的执着。
不再焦虑生活的状态,不再忧虑你的所得所失。这样,就刚刚好。
不必再提富翁和渔农的故事,他们根本就是两条轨迹的交会。谁都明白,分开后,富翁仍是富翁,仍会继续追逐他的财富,而渔农依然是渔农,会继续躺在沙滩上,晒他的大太阳。
他们有着各自的梦想,也会继续做各自的梦。
他们在各自的梦中看见最想要的那个自己。
人生中总是存在很多不期而遇,让徐志摩碰上了陆小曼,让梁思成遇上了林徽因。爱情的美好,成就了他们的姻缘,而爱情中的那些缠绵悱恻,泪水和失意,也被时间打磨成为他们人生故事中的经典,像钻石那样发出永恒的光亮。
曾经的情恨交织、貌合神离,曾经的阴阳两隔、缘深缘浅,都让无数人为之倾怀,为之泪落,为之叹惋,为之伤怀,那是他们的爱情,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爱情。感同身受,感动叹息,仿佛另一副血肉。
就像春娇恋上志明,在酒店开房的那一刻,也许就可以将他们的关系推上“快车道”,然而春娇哮喘病的发作,却让恋爱中的两个人尴尬到了顶点。同时达到顶点的,还有观众的失望,以及包含在失望情绪中更大的期待。
我们似乎总能找到这样的桥段,在电影中,也在我们的生活里——这就是我们的受到“欲望”支配的生活的面貌,只是很多人不想承认罢了。
但终究是受到了“欲望”的奴役和驱使,于是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追寻中,有的会因志得意满而张扬,有的会因不尽如人意而惭愧。也许只是导演的一个小小玩笑,却品出人生几分无奈与几分感慨。
但导演彭浩翔终归还是会让人满意而归,志明的一句“急什么,我们又不赶时间”,把人生归结到一种最满意的状态——我存在,我爱。
时间是我的朋友,我们应该并肩作战而不是相互追赶。
我只要慢慢走,风景正好,身边有你更好。这种状态,就是我的刚刚好。
去他的冷嘲热讽
我的书房中有个大大的飘窗,我常常坐在飘窗前,半开着窗,任款款的清风撩起薄薄的窗帘,探看窗内的情景。就这样静静地阅读手里的书,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感动着。偶尔拨弄赖在身边的猫,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平静状态。
但是“无为”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的面前,终究只能是一个小心翼翼、不可触碰的美丽梦境。飘窗和咖啡馆是个浪漫的梦,岁月纵然待我万般仁厚,但梦终究会醒来,我要在现实中站稳跟脚,就不能全身心依赖着脆弱的梦境。
如今的职场生活,让几乎每个人都成了“多面手”,他们都在不停的磨炼中,变成了职场上的“变形金刚”。自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画着最精致的妆,提着昂贵的手包,我们在所谓成功路上孤独地前行。
我们往往在现实和理想中奋力挣扎,一边都想变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某个人,一边又不得不在平凡生活中继续打起精神好好拼搏。
就像《一个人的朝圣》所讲述的那段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在所有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一封突然接到的信,主人公哈罗德·弗莱退休后的生活,一定还是像一壶永远没有沸腾的水。
退休后的哈罗德·弗莱生活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的背后,岁月将他和妻子几十年来日积月累的巨大隔阂演变成一片隐藏的惊涛骇浪,只需要一枚小小的火星,就可以打破表面所谓的平静。
而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奎妮的一封信,就是那枚火星,不仅将看似平静的生活彻底打破了,也让哈罗德·弗莱开始了一场看似荒谬却不平凡的旅程。
哈罗德·弗莱最初只是想到远一点的地方去邮寄给奎妮的回信,却没想到居然能一次次走得更远,背对着家的方向,让自己离家越来越远,离开那些郁结和疲倦,心里却开始变得出奇的平静。
而当他来到镇上,碰到了一个小女孩后,他很久都未曾澎湃过的内心,终于又涌动起了一个信念:一路走着去看老朋友奎妮,只要他走,奎妮就一定会活下去。
这是小女孩给他的信念和想法,并且一直激励着他不停地走下去,一直到六百多英里以外的、位于最东北的苏格兰贝里克郡。
于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在没有手机、没有地图、没有计划的不停地走,甚至还穿着经常穿的衣服和鞋子,就这样穿越整个大不列颠,一直走到奎妮所在的安宁疗养院。
在行走的途中,哈罗德·弗莱碰到了太多的人,有的人为他的行为欢呼打气,有的人则对他冷嘲热讽、嗤之以鼻。
有勇气和信念作战袍的哈罗德难道会因为这个,就半途而废,打道回府吗?
如果故事的主角换作是我,情况可能会大不同,甚至可能干脆就没有后来的故事。
因为说走就走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穿上的战衣。
尽管在职场上雷厉风行,但我也常常有犹豫徘徊的时候,尤其是有时会过分考虑周围人的看法,结果让很多事情都无法实现,半途而废。
但这段行旅的主人公是哈罗德·弗莱,所以答案也是相当的干脆——当然不会!
那是只能靠义无反顾的改变才能得以继续的人生。
在酿酒厂做了四十年销售代表的哈罗德·弗莱,一直是厂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个,他甚至为了避免和别人冲突而错过了太多的东西。到了退休年纪离开酿酒厂的时候,甚至连个像样的欢送会都没有,他完全是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眼前消失的,他像是一个隐形人,存在感几乎为零。
所以,他全然不顾冷嘲热讽者的嗤笑,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次漫长的旅行,好让老朋友奎妮有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并且,他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些。
这趟旅行,不再是一次普通的探望,不再是一次冲动的出发,甚至不再只是对生活的逃避。
他在找,他在六百多英里的漫漫之路中,渴望找到自己的灵魂和真我。
于是,这条六百多英里的漫长路程,也就成了哈罗德·弗莱的“朝圣”之路。
我常常也会去想,我的“朝圣”之路又该朝向何方呢?
是不是也需要像哈罗德·弗莱这样,进行一场拔腿就走的“朝圣”之旅呢?
我时常梦到自己站在悬崖边上张望脚下,也时常伴随着身体惯性下坠对心脏的冲击,从梦中醒来,看看身边安睡的丈夫,再悄悄地起身下床,轻轻开门,窥探单独安睡的孩子,看见他们甜美安睡的样子,我心中的恐惧才能慢慢消退。
人们常常说,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往往来源于不确定。
这个世界走得太快,快到我根本不敢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相较于很多人来说,我更有勇气一些。因为我敢剖开自己,正视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期待和最原始的欲望。
可是看见了又能如何呢?我依然在不安中试图捕捉一些能安定下来的证据,我需要一些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支撑自己在这个步履如飞的世界里,像个异类那样独自放慢脚步。
我们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寻找新的出路,在寻求内心安定的路途中,也像个虔诚的朝圣者那样,朝着目的地坚定走去。
如果我对婚姻的安定充满信心,如果孩子真的能在我满含爱意的眼神中顺利长大,如果我的生活不因我偶尔放慢的脚步将我抛弃,那么在这条朝圣的路上也许我能走得更坚定一些。
而这样的安全感恰恰来自人格和经济的独立。只有等我们真正强大到可以抵挡住一切的那一天,我们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当我们终于在内心找到那样一个非去不可的目的地,当我们终于有那样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像《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那样,不再考虑到底还要走多少路,只是走起来,一步步地抬动双脚,就能离目标越来越近,去他的冷嘲热讽!
不赶时间,过得坦然
一个高考失利的青年,一个在山路上走了二十多年的乡村邮差,一条陪伴邮差无数次往来于邮路上的狼狗,还有一位掐算着时间等在村口的妻子和母亲,从等待她的丈夫开始,变成了如今等待她的丈夫和儿子。
他们不以争分夺秒来获取人生的价值,平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旋律。
谁说非要掐着时间飞快向前奔跑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个看起来有些“乌托邦”式的画面,就出现在一部叫作《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中,简单的意象,没有情感的激烈冲突,电影的慢镜头拉扯出整个人生。
慢是这部电影的主色调。
看这样的电影是需要耐心的。
现在的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花时间看一场这样的电影,他们喜欢看大手笔的灾难片,他们喜爱捧着零食看别人剧烈的爱和恨来缓解生活的平淡。
这电影中的感情冲突太平淡了。
可是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平淡中看到生活。
高考失利的儿子接过父亲传承下来的职业时,渴望的是得到父亲以及乡人的信任;而强烈要求儿子接任自己的职务,并且执意要陪儿子走趟差的父亲,渴望的无非是得到儿子的理解,化解父子之间的对立和隔阂;而在家的母亲,她是世界上最平凡的女人,渴望的只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归宿,及曾经忙于邮递的丈夫和次走上邮路的儿子,都能平安归来。
我们都曾幻想自己是电影中那个能文善武的主角,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可其实那个想闯出去,却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父亲衣钵的儿子,那个被现实打磨得再没有棱角,却背负着整个家庭责任的父亲,那个守着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未来的女人,他们才是所有平凡人最真实的缩影。
虽然在这部剧中,隐约会有一丝“宿命论”的味道,可是宿命不全是消极的。很多信命的人,因为知道注定的终点,所以他们平静地接受岁月,从来不强求。
能在平淡生活中安之若素的人,才是人生这部剧真正的主角。
当儿子接过父亲的这副重担的时候,他所接受的,还有父亲曾经的一切,跟随父亲一起走的狼狗“老二”、定期邮寄给五婆的并不存在的信、落脚的侗寨、没膝的小溪,以及居住在深山中的、不同于外界城市生活的生活方式。
可是在接过重担的同时,儿子想要走出自己的路来。
承担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
如摇晃在肩头的录音机,播放着的是大山之外的歌曲,以及对父亲一直提醒自己注意脚下的路的不在意。
可是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一个男人背负的不只是理想,还有对家中那个翘首以盼、等待自己归来的人的责任。
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又是简单的。
它的复杂源于人的挑剔,而它的简单则源于人的单纯。
故事的最后,当儿子反复嘱咐淳朴得没有心机的父亲,不要简单地处理与村里人的关系,不要把生活想得太简单的时候,父亲才恍然觉出,儿子已经不再是自己脑海中的样子,他不再是毫无辨识的毛头小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而这种转变,也让父子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对调,父亲接受了儿子的热忱、冲动,儿子则接受了父亲的沉静、保守。
他们站在同一条邮路上,用理解,完整了两个人的人生。
儿子接过来的,其实不仅仅是父亲的邮包,还有父亲的责任和生活方式。
电影中父子之间的对话并不多。而当儿子问到“乡邮员成天地走那么多路不枯燥吗”的时候,父亲的话依旧平实但意蕴深远——“有想头就不枯燥”。
这想头儿,不正是父亲的梦想吗?
于是,做乡邮员的父亲,才会提醒儿子要注意脚下的路,才会不紧不慢地,让儿子学会按自己的步伐,丈量那条他走了几十年的乡间邮路,从这头到那头,然后再从那头到这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等候在村口的妻子的身旁。
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赶时间,其实只是为了让人生过得更加坦然,让牵挂自己的人,更加踏实。无言,却爱得深沉。
一辈子其实不长,只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过。
时光不容许讨价还价
我们像一颗无意中被撒入泥土的种子,生根发芽。
鲜活,而又实实在在。
林徽因说,人生有太多过往不能被复制,比如青春、比如情感、比如幸福、比如健康,以及许多过去的美好,连同往日的悲剧都不可重复。
时光不容许你讨价还价,该散去的,终究会不再属于你。
所以,经常有人感慨青春的逝去,那些美好的年华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从指缝、脸颊、发梢,甚至一丁点的悲伤中,倏然而逝。
所以,才有人感怀青春的美好,正像感怀青春的易逝一样。
所以,才有人说,“青春就是拿来挥霍的”。
所有,才有人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可是,青春年华哪里又是这些条条框框就能定义的呢?
青春不是想当然的疯狂和放肆,更不是畏首畏尾地不敢前行。
真正在生命中放声歌唱的人,他们懂得如何与时间和平共处。
大学总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外表再端庄的女孩子,心里也一定住着一个性格刚烈、敢作敢为的男孩子。我们宿舍的老二就是这样,刚刚熟识就自称“二哥”。
了解得深了,才发现“二哥”从来就是个不同寻常的人,虽说她性格大胆豪放,明显外向,但做起事情来却又能显出女孩子特有的那份细腻劲儿来。她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每一天打开时,都能给我们新的惊喜。
“二哥”很嗜睡,每天上课前都要费尽心思赖床到最后一秒,或者干脆把课翘掉,更遑论早起去图书馆自习。一到期末,寝室的人相约在情人坡复习时,被硬拉去的“二哥”就坐在草地上啃烤红薯。
她从不在意成绩名次,可是她却始终名列前茅。
她是个太聪明的女孩子,她可以去更好的地方。
直到后来,我们才从“二哥”的同学、同乡那里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二哥”在整个高中时代,都是当地学校的骄傲,都是一块叫得响的“金牌”,活泼开朗,品学兼优。可是这块完美的瓷器,却出现了裂痕。
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向大大咧咧的“二哥”,竟然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复习班里一个长相平凡的男生,并且很快成为全校师生眼中的“奇闻”。要知道,像“二哥”这种学习成绩又好,长相又出众的小女生,自然身边少不了献殷勤的人,偏偏入了她眼的,反而是其貌不扬的那一个。
这种事情的结果,不说也明白,自然是家长、校方联合规劝,围追堵截,因为谁也不想失掉这个为自己争得颜面的“好苗子”,谁也不想“二哥”就此“堕落”下去。因为这段突然出现的变故,已经改变了她的学习,让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现实总是残酷的。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复习班的男孩子先撤退了,但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报考了一个离“二哥”远远的地方院校,而“二哥”也因为这段变故,最后考到了我们这么个不起眼的二流院校,与她本来能考取的人们认为的清华北大,相去甚远。
在人人都为她可惜之时,“二哥”作为当事人却从来不以为然,她说自己从来不后悔,在青春最烂漫无畏的年纪,爱过,就算爱不得。
那也是年轻的勋章。
谁说只有名列前茅,前程似锦才叫作无愧于青春。
大学时光是美好的。
大学时光又是易逝的。
在那些没心没肺的笑容中,四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或者考研,或者直接工作,再到后来嫁人做媳、结婚生子,彼此间的通话频率从一周几次减为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直至一年、两年都难得再联系一次。
我们曾经分享过彼此最隐秘的心事,了解过彼此的一点一滴。可是我们终究被风吹散,散落在天涯,靠怀念存活。
如果不是那张远道而来的明信片,我很难再从忙碌的生活中分出心神来想曾经那个快乐得可以恐吓太阳的姑娘。
看着手中明信片上的地址,特罗姆瑟。
我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某次的卧谈会上。我已经记不得那天晚上我们究竟聊了些什么,但我记得那天晚上,有一个姑娘说起她的梦想,她的眼神,像是在沙漠中开出的玫瑰。
那个姑娘就是一向大大咧咧的“二哥”,她看着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说起这个叫特罗姆瑟的北欧小镇,她说那里有美丽的北极光,她说那里是她的梦。那时的我们只是笑,因为我也曾经渴望去普罗旺斯看一场薰衣草的盛宴。
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二哥”的家境普通,往返北欧的机票费用又贵得让人咋舌,而且就算有朝一日有力奔赴,生活琐碎,也应该早就磨烂了一颗盲目追寻的心。更何况,那时的“二哥”比我更不如,甚至连北方都从未去过。
随明信片一起寄过来的还有几张照片,上面的“二哥”抱着吉他,和一群当地人围着篝火,有人在跳舞,“二哥”又笑出了她的虎牙,那是我们用多少保养品都留不住的灿烂。她不害怕时间,所以时间不会伤害她。
我突然想起那个时候,在我们每天计划着要去哪儿去哪儿时,“二哥”是不太参与的,她只是买了一把吉他,唱些奇奇怪怪的歌曲。现在想来,当时她嘀咕的大概是挪威语吧。而如今,我带着孩子,哪里都不再前往,她却站在北欧的小镇上看极光。
就像我们每天都在为流逝的青春和时间讨价还价,而那些像“二哥”的人,他们却已经和时间一起奔向了想要到达的地方。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ISBN 9787516913864
条码 9787516913864
编者 林默著
译者
出版年月 2018-04-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16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