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1949-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编号:
wx1201971165
销售价:
¥54.27
(市场价: ¥67.00)
赠送积分:
54
商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第二版)共六卷,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持编撰。
丛书开展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六个专题研究,系统反映了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2019年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全面了解新中国各领域的发展过程、历史成就与现实成就。
各分卷分别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949—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对应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基本问题,以基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为主线,以互为演变条件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绩效为研究写作框架,对1949—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从历史研究视角对中国为什么选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跨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为新时代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历史依据。

郑有贵,四川广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7卷首席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所著《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获中华很好出版物图书奖,《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绪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对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线与主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框架
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工业化的启动(1949一1957)
节 新中国的经济起点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新中国的经济起点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二节 国家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一、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
二、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实现
三、公私合营的全面推进
四、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与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以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物资管理
二、生产要素价格的管理
三、工业生产及其管理方式的重构
四、计划的编制与管理机构的建立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一五”计划的启动与实施
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
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独立探索
第二章 经济建设的“”与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
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与“”运动的开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
二、“”运动的开展
二三、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四、经济管理权的下放
第二节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一、“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二、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八字方针”的初步实施及农村政策的调整
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组织制度新探索
四、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
第四节 经济建设的进展和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一、经济建设的进展
二、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三章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与波动发展(1966一1976)
节 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力的确定与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
一、试图把“”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在战备中安排生产布局和制定两个五年发展计划
三、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申与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的形成
……
第四章 国民经济改革开放的起航(1976-1984)
给五章 经济体制文旅的全面推进与引周民经济的治理整倾(1984-191)
第六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扩大开放(1992-2002)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型发展(2002-2012)
第八章 新时代的经济改革发展(2012-2019)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影响它的国家社会制度和靠前政治经济环境,还是本身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产业结构, 所经历的变迁都是复杂而巨大的。这使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梳理概括和简要呈现较为困难。鉴此,本书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这一研究对象。
,按照唯物史观要求,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出发,探讨制度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与这种关系对应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变迁。
第二,在厘清国史、党史、经济各学科体系下经济史研究重点和视角异同的基础上,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科体系中经济史研究的重点。国史与党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上,相同之处是都研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决策的实施及其绩效,不同之处是前者不仅把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活动纳入整个国家经济活动进行考察,还研究其他经济主体、社会各阶层、国家各区域的经济活动。国史研究与经济学研究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纳入研究对象,不同之处是前者较注重从国家行为视角研究,后者较注重从经济运行视角研究。
基于以上认识,并跟随实践和学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科体系中的经济史研究对象,是以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为上限,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对应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基本问题,以政治经济史为主,同时纳入社会经济史、国民经济史的因素及其研究视角,并有机统一起来,兼顾党史研究偏重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活动,兼顾中央领导文献研究偏重人物的经济思想,兼顾经济学从经济效益和学理视角对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进行探讨。具体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体系中的经济史研究对象,以基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为主线,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国家的经济决策、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的经济方针、国家的经济制度和体制、国家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运行与绩效等国家的经济生活,同时也纳入影响国家经济生活的因素如国家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对外交往与合作及靠前环境等。其中,还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研究国家的经济决策时,要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为重点,并研究国家经济决策与基层诉求与创新的互动,从而才可能全面和深刻地反映国家经济决策成因、形成过程、实施、绩效等;二是以人为中心,避免把经济生活作为一个冷冰冰的资源分配的选择逻辑,而把经济生活还原成有情感、有道德的人创造财富的行为,以探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样才可能科学客观地再现和解读中国经济跨越发展奇迹的历史。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 9787515409672
条码 9787515409672
编者 郑有贵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8-03-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405
字数 374千字
版次 2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