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成功无规律

编号:
wx1201952284
销售价:
¥44.08
(市场价: ¥58.00)
赠送积分:
44
商品介绍

?马云作序,谈成功三要素——眼光、胸怀、实力
?27位世界精英的访谈故事,写给学子的人生指南,写给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
?本书认为,成功=个性的努力+教育的力量+家庭的影响

如果成功不止一种。本书的主角,27位成功的精英,基本都是毕业于世界名校或在事业上小有名气的。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些人物的情况,作者采取了访谈的形式,让他们自己讲故事,说观点。
本书曾在2004年出版过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2019年书中27位精英的近况。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从杭州二中毕业的27位人物的成功轨迹,从大学到社会,从个人到家庭,从个性到共性,探讨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以及人的个性的努力所能发挥的优选作用,使人反思成功并无规律,你也可以走向成功。

徐承楠
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功勋教师。曾任杭州第二中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总结出“理想化课堂教学模型”,提出有杭州二中特色的“自主发展教育”模式。
叶翠微
浙江省功勋教师。曾任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现为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湘湖公学校长。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人气校长”“中国好校长”“当代教育名家”及全国教育系统优选工作者等。

序  一
眼光·胸怀·实力

序  二
我为什么要做追踪

序  三
你也可以走向成功

史晋川 /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脚踩中西文化

张 忠 / 原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不错副总裁
世界公民搬了九次家

余国良 / 美国浙江商会会长
突破玻璃天花板

许洪伟 / 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
数学,相守相知相称

严 庆 /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
特别怕“煽情”

陈宗禹 / 美国明尼苏达消化专科医生团体董事
让自己走向无限的宇宙

戚肖宁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像儿童一样诚实

裘正义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办报决不“玩感觉”

卢征天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
与物理订了娃娃亲

沈社华 / 美国合巢生殖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兼 CEO
胜了 49 人

严 玲 / 凯芙隆(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要开一个博士级的公司

徐 行 / 杭州衡泰软件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
改行的哈佛博士

杨 昆 /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
学术年龄从 27 岁开始

杨 波 / 星传媒公司创始人
在传媒界别样地生活

张旭东 / 德克萨斯 A&M 大学教授
不耀眼的幸存者

姜 纬 /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
美女凶猛

汪源源 /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吴 晔 / 交通银行澳门分行总经理
成功基因是踏实

郦 挺 / 美国 Luminus 公司技术副总裁
带着 50 美元能走多远

寿文颖 / 美国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
有英雄情结的女性

东方月 / 作家,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高处不胜美丽

杜燕青 / 美国谷歌(Google)技术主管
毅力让人汗颜

卢昌海 / 软件工程师,科普作家
物理最爱,社交最淡

楼 坚 / 足球评论员
0℃男人

徐 珉 / 51Talk 首席财务官(CFO)
首次登顶长江源头的中国人

朱 炜 / 美国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
次失落成了勤奋的理由

吴欣安 / 美国芝加哥城堡基金公司工程师
从魂斗罗到星际 FIFA 一概不会

    脚踩中西文化
史晋川
时常告诉自己:内心的充实、满足和快乐才是人生幸福的本源。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57 年 2 月生于杭州。1973 年春 , 考入杭州二中,毕业后赴临安插队务农。1978 年初,作为恢复高考后批大学生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政治系(后因政治系拆分,转入经济系)。1982 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西方经济学,获硕士学位。1995 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998 年初提前半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曾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法律经济学,主要代表作有《社会主义经济通货膨胀导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等。2009 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 60 年的 100 位经济学家”,2014 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技创新是必须补齐补好的一大短板。我们要共同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奋斗时:新世纪对话录
◎ 破题
脚踩中西文化,史晋川的眼界和文章的灵动性让谈吐气质轻舞飞扬。他也曾有过个性十足的少年时,幸福的是人生中出现了两位老师将他领向了经济学的道路,从此他很自然得过起了两种人生——日常生活和学术生活,慢慢活出了悠然的姿态。
◎ 忠告
经济学家既要回答“是什么”,又要回答“应该是什么”。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笔者印象
学术悠客
他是一个聪明、有人缘的杭州男人,经常面带微笑。1986 年夏,还不到30 岁的史晋川被任命为杭州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第二年开始主持经济系工作, 1992 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大家都说他是校长候选人,但他并没有如他的许多同学一样,踏上行政路,而是坚守学术岗位,成为国家和浙江省的中青年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这真是一个典型的杭州人的做派。他随心所欲,从一种飘忽的岗位上自然撤退,开始自己主宰自己,过一种充实又自得的生活。为了描述他,我想到了“悠客”一词,他把中年男人的功名心抛开,扎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迈出了自己内心的一大步。
◎ 精彩对白
中学的邵思忠老师使我记住:要用人类文明积累的所有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问:离开中学这么久,你还能记得哪一个老师的名字吗?
答:教我政治课的邵思忠老师。直到他 2003 年去世前,我们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1973 年,我在杭二中念高中,是他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我参加后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文献和基本原理。在学习小组里,我时常与邵老师争辩。后来我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政治经济学,读理论读出了兴趣。1975 年高中毕业,5 月赴浙江临安县(现临安区)东天目山区的农村插队务农,我随身的行李中就带了 12 本理论书籍:4 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 卷《列宁选集》、4 卷《选集》。当知青期间,邵老师仍然时时关心着我,常来信鼓励我多读书,鼓励分散在各地插队的同学相互通信,交流学习体会,还到临安农村来看望我。鼓励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邵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牢牢记住了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的一句话:要用人类文明积累的所有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问:能不能说是邵老师把你引向了理论研究,进而让你开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答:当然是这样。我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件事还特别对不住邵老师。我仗着政治课成绩好,老师宠,做出一些不尊重他的事。1974 年冬,到上海、苏州搞教育革命期间,晚上寝室早早就熄灯,邵老师也睡在我们男寝室,但他因为要负责全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总是睡得很晚,把我们吵醒。一天晚上,我就把门反锁,并对全体男生扬言:“谁开门谁就是叛徒。”邵老师进不了寝室,又不可能睡在女生寝室,当晚只好在走廊里冻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气得眼睛都青了(也可能是没睡好觉),召开班会追究责任人,大家都不吱声,我还胆大妄为与他辩论。后来此事不了了之。很多年后,我问邵老师(那时他已是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是否还记得此事,他说:“看同学们的眼神,我就知道是你干的,但我不挑明,怕你有压力。”
问:宽容的好老师真是一个人的再生父母,特别幸运的是你和他交往的时间也是跨世纪了,你很后一次和他交往是什么时候?
答:我们之间并不拘于师生的“礼数”,他夫人姚碧云老师也是老杭大的教授(原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我经常去他们家坐坐,请教和切磋教学与研究中的问题。1998 年起,邵老师和我都成为杭州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两人一起合作从事《杭州市小康生活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后来他患了脑肿瘤,很不幸,去世时才 60 多岁,当时我正在美国访问研究。邵老师是我从事理论研究的启蒙老师,真正的恩师。
在杭大读书时,宋承先先生为我打开经济学的大门
问:你读杭大时,为什么先是政治系,后转入经济系呢?
答:我对研究兴趣的转移,这得感谢我人生遇到的又一位恩师:复旦大学宋承先教授。我大三时,宋承先教授到杭州大学讲学,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开始自学了西方经济学,当时很早接触的是宋先生编写的教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本书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982 年春,我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投他门下,专攻西方经济学,为我以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考研时,我有一道 20 分的论述题答偏了,阅卷的老师请示宋先生给不给分,宋先生说尽管答案不准确,但回答者有自己的见解,给了 12 分。否则,我不可能进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问:能否这样说,邵老师把你领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天地,而进一步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训练是在宋先生指导下完成的。
答:对,可能极少有中青年经济学者读《资本论》像我一样反复阅读,大学期间, 《资本论》的部分重点章节我甚至会背诵。现在有些年轻学者忽视学习《资本论》,这是片面的。此外,高等数学知识对一个经济学家来说也是很要紧的,所幸我在宋先生的指点下也学习了数学知识,现在读文献不至于太困难。
问:所以,一个从小想当外交家的少年,成为一名经济学家,就是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转变的。
答:是他们帮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挖掘了我的兴趣,以后的路自然要自己走。
工作难找的根源在于中学教育
问:从名校毕业走向职场的大学生,为什么有时实际工作表现反而没有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好?
答:公平的眼光和平等的态度很要紧。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没有贵贱,职业上都是平等的。有些看似唾手可得的功名,有也好,没有也不要强求,否则徒增烦恼。
问:不少人回国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成“海带(待)”,为什么?
答:我觉得很多海归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就像一个农民,今年西瓜好卖了就种西瓜,明年橘子好卖了就种橘子,没想到价格都跌了——慢半拍。对留学要有理性预期,预见到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现在海归就业就应该和靠前本科生、硕士生站在一个起点,公平竞争,你只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就会有前途。但心态要平和,像做股票一样,长线投资。有些人死就死在急功近利上。
问:你觉得现在找工作是“务正业”好,还是“不务正业”好?
答: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前提下,本科毕业找工作不存在对不对口的问题,但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找工作优选还是要对口。否则,机会成本太大。现在工作难找的根源,在于大学教育提供给学生的社会实践太少,这可以一直追溯到我们的中学教育。
问:你觉得中学教育迫切要改革的是什么?
答:我们的教育改革举步维艰,问题不在于教育本身。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首先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够充足,而在美国,教育资源丰富到天资一般的孩子付出一般的努力就可以上很好的大学。我的看法是,现在的教育要大动,就要从高考入手,降低难度,让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能考得不错,然后扩大大学自主招生权,设置不同的参考标准,比如交一篇论文,避免一考定终身。教育的评价标准应引入选修学分的机制,不要用一种分数来衡量人,宽口径,以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运用能力为主。

我为什么要做追踪
徐承楠
《成功无规律》说的是从同一所校园走向世界的27位“有故事人物”的故事。
2003 年,浙江日报资深教育记者马瑛瑛(杭州二中学生家长)、钱江晚报科教部主任徐澜(杭州二中校友)和我三人,在当时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的支持下策划了这本书。为了搜集问题,两位记者专门跑到杭州二中,咨询了好几个班的同学,所以学生看这本书时会感觉到很多问题都是自己想问的。
当年杭州二中的一些学生看了这本书后评价:这本书,其实也算是传记,然而却与我们以往所读的传记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读的那些传记人物,我们的感觉只是崇拜,书中所写的大多是遥不可及的“神”。而这本书的主角们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那些师兄与师姐离自己的生活很近——曾经就读于我们现在生活的学校,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我们一样碰到过困难,和我们一样大声地笑过,也悄悄地烦恼过。不一样的是他们已经长大,经历更加丰富,一步步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成功人士。听他们说自己在中学时代、大学时代和走向社会后的故事,特别亲切。虽然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但读了他们的故事后,我们觉得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今年是杭州二中建校120周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几位“原班人马”对原书陈旧的信息作了一些修订外,以他们从二中毕业的时间先后为目录编排,还对本书的 27 位主人公又作了一次回访与记录。因此,每一篇人物访谈分为两部分——“奋斗时:新世纪对话录”与“十五年后进行时”。
《成功无规律》旨在探究像杭州二中这样的中学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起了什么作用。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这 27位人物的情况,我们采取了访谈的形式,让他们自己讲故事,说观点。这 27 位对象是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选择的。不仅因为他们都从杭州二中毕业,更取决于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某种特质——在“”后的 70 年代、80 年代或 90 年代高中毕业,在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上有个人特色,基本都是毕业于世界名校或在事业上小有名气的,还有从青葱岁月到为人父母的经历。再让他们以自己的社会阅历来回顾所受的教育,比起大学生或者其他人来,可能更有说服力。不得不承认,多数人在校时就是“学霸”“学神”级别的人物,其中有校学生会主席、高考状元、学科竞赛获奖者等。他们毕业之后也没有离开学校视野,有的更是被我们跟踪了 40 多年。如英年早逝的张忠,从 1973 年进校以后,就以他的努力、聪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 1978 年高考中,取得了杭州市第二名的好成绩(我记得他的物理考了 99 分),被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录取,后被送往法国留学,改学工程,工作后流转于巴黎、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等地,跳到了世界顶尖企业副总裁位置,这一切无不记录在我的脑海之中。
本书像一个微信群。有着国内外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的 27 位成功人士来谈论“成长”“成功”“幸福”等话题。他们结合每个人的经历,从成功的标志、成功的要素、成功的途径等方面,去探讨“怎样的学习是成功的学习”“怎样的事业是成功的事业”“怎样的做人是成功的做人”。成功无规律,27 个人, 27 条道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执着。
本书折射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为学生、家长、老师写的。学生读,可以了解怎样读书、怎样面对成长的烦恼,更重要的是,关注怎样做人。家长读,可以看看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和睦相处——现在有些青少年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不够融洽,有的甚至关系紧张。书中多数精英在读中学时家庭条件并不好,但与父母关系都很好,而且谈到父母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时是肯定的态度。家长们也许能从中悟到一点什么。老师读,不能只看到教育的成功,更应该看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的缺陷,想想今天的教育还缺点什么。这些年我也经常在反思教育过程,越来越觉得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本书在解密成功。关于成功的要素,马云先生概括为“眼光、胸怀、实力”。而本书主人公对什么是成功的要素也各有见解:“毅力、愿望和能力”(余国良);“立志、守规则”(严庆);“立志高、做事踏实”(戚肖宁);“才华、刻苦、机遇”(卢征天);“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汪源源、吴晔);“勤学、善思、自信”(郦挺);等等。还有姜纬,她受邀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16 届学生毕业典礼作演讲,认为应该把能力、努力和运气作为成功的三要素。我们在讨论成功的要素时,是否更应该关注成功人士所具备的成功素质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也是策划该书的初衷。
《成功无规律》版出版以后,马上受到教育界的同行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笔者也以书为材料在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中作过多场报告,并受到欢迎。书售完后,还是不断收到索书的要求。这 15 年社会的变化很大,每个人的变化也很大,通过追踪学生的成长,回过头来再来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确实颇有意义。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 9787505149083
条码 9787505149083
编者 马瑛瑛徐澜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8-03-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337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