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20世纪重量级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经典著作,作者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史大师,个性鲜明,是一位有趣的艺术评论家。热门的贡布里希曾受他的影响,他与翰?伯格在当时都是行内的领军人物。
2、英国艺术史家解读西方裸体艺术作品的实质与源流,读懂西方经典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3、艺术史产品线重磅作品,知识容量高,250多幅高清图片,图片丰富,文字逻辑清晰。
本书从男性、女性、力量、痛苦、狂喜等几类主要的艺术题材入手,阐述了古风时期和中世纪以及西方裸体艺术的历史,引领读者洞悉裸体艺术中所蕴藏的真与美。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巴黎、纽约……都是裸体艺术绽放光芒的土壤。波留克列特斯、菲狄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丢勒、普桑、鲁本斯、安格尔、雷诺阿、毕加索等艺术目前的大人物,也都留下了重要的裸体艺术作品。
作者克拉克以揭示艺术之美为主题:“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对古典艺术鉴赏能力的下降,大大削弱了我们对艺术的整体理解;而传统考古学方面的专业作者,用显微镜重新审视了他们贫乏的证据,也并没有帮助我们弄明白,在过去的四百年间,艺术家和爱好者因何会为并没有触动我们心弦的作品流下眼泪。”
20世纪很杰出的艺术史家之一。三十岁即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二战”期间参与组织战时艺术家援助计划,并组织将所有馆藏艺术品安全转移。1946至1950年,担任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他所主持的英国广播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文明》于1969年首播,不仅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影响至今。
其著作包括《成为达? 芬奇》(1939)、《艺术中的风景》(1949)、《裸体艺术》(1956)、《今日的罗斯金》(1964)、《伦勃朗与意大利文艺复兴》(1966)、《文明》(1969)、《观看画作》(1972)、《动物与人》(1977)等。
序
插图目录
章 裸体与裸像
第二章 阿波罗
第三章 维纳斯I
第四章 维纳斯II
第五章 力量
第六章 痛苦
第七章 狂喜
第八章 别样传统
第九章 以裸像本身为目标
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还有另一个15 世纪的女性裸像值得一提,她就是路加? 西诺雷利(Luca Signorelli)的《潘的聚会》(School of Pan,见图80)中画面左侧那位高贵的女士。无论整幅画的确切寓意是什么,她肯定是自然天性的化身,简单而又纯真。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她是“世俗的维纳斯”;不过从形态上看,她像波提切利的“神圣的维纳斯”一样拥有理想化的几何形式。当然,她的处境接近不同。西诺雷利对古典艺术的温情基本上毫无兴趣,也没有打算遵从古典的比例规范,比如这位的胸部到肚脐的距离是哥特式的。不过从某些方面来看,她比波提切利的更具古风。身体相当有重量感,像是建筑一般全部的重量都落在平衡点上。她像是古代雕塑,极为简洁却极具表现力。我们将会在后面谈到西诺雷利对裸像的改变很好有个性,自成一体,几乎不需要进一步发展了。从十四行诗到交响乐,不朽的艺术形式都必须经历一步步的演化,每一个变化都是新的开始,其背后是各种思考的累积,下一位冒险家会带着它们继续前行。我们很好欣赏西诺雷利的个性化,不过从理想化形式的演变来看,还是拉斐尔的普遍性概括更为重要。
拉斐尔拥有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天赋,其中很能体现个性的应该是他通过感官意识掌控完美形式的能力。他创造的和谐感为人类赋予了可爱的完美形态,但从来都不是有意识地计算或者提炼的产物,而是源于与生俱来的悟性。因此在描绘维纳斯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大师,简直是后古典时代的普拉克西特列斯。拉斐尔的雇主不可能有任何意见,因为从来没有哪位艺术家像他这样忠诚地服务于雇主。从他的画里,我们看不到完美的维纳斯,因为完美的维纳斯永远都在他的心里。拉斐尔同时代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在乎原作中展现的精湛技巧,他们在雕版画和学生的作品里探寻他的理想,现在我们也必须以他们为榜样了。幸运的是,拉斐尔很早的一幅画就是裸像,这幅现藏于法国尚蒂依孔代博物馆(Musée Condé, Chantilly)的《美惠三》(见图81)接近是拉斐尔自己画的。《骑士之梦》(The Dream of a Knight)1 与《美惠三》本来是一组作品,但现在《骑士之梦》收藏于伦敦国家画廊。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这两件作品原本是为了劝勉年轻的西比欧尼? 博盖塞(Scipione Borghese)承担起家族责任。拉斐尔摆脱了老师佩鲁吉诺教导的传统主题和正统风格之后,发现了古典艺术的本质,从此他不再需要拘泥于陈规旧俗就能实现古典艺术的表现风格。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他到底看到过哪些古典的“三”,可能是锡耶纳的那组群雕很早在他的心中搅起了波澜,不过他画的三从姿势和比例来看更像是源自一块古罗马浮雕,当时那块浮雕的图样很可能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拉斐尔的小圈子一直追随着15 世纪的旋律,或许是维拉内拉诗1,或许是三重奏,既朴实又精致,与波提切利缥缈的仙乐大异其趣。尽管她们的姿态出自艺术,但取悦我们的本事却源于天性,她们那甜美圆润的胴体如同草莓一般诱人。因此拉斐尔对古典风格的表现远比曼特尼亚后天习得的重构更为经典。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出色地定义了古典艺术的特征,例如简单明确的装饰、不受干扰的轮廓线条、集中强调的重点等,拉斐尔一生下来就掌握了这一切。拉斐尔在佛罗伦萨学习期间画的男性裸像很好逼真,充满了无可匹敌的活力,但只有一幅女性裸像习作幸存至今。崇尚力量的佛罗伦萨人喜欢强壮的臂膀以及强烈的运动感,对温和恬静的维纳斯不感兴趣;拉斐尔顺从了他们的要求,一直保留着强调肌肉的某些造型习惯。然而《勒达》(Leda,见图82)是一个例外,拉斐尔描绘的对象既不是真人模特,也不是古代雕像,而是达? 芬奇的研究习作。一年多后,拉斐尔接受委托开始为教皇装饰住所,他的件作品就描绘了“诱惑”的场景(《亚当与夏娃》,见图83),夏娃的身体与勒达简直如出一辙。当然,拉斐尔必须变化一下姿势,不过左手的动作和头部的位置破坏了原本的韵味,说明拉斐尔对女性身体了解得太少。估计拉斐尔对这个夏娃相当不满意,后来又重新创作了一幅“诱惑”,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原作了,只能借助马肯托尼欧的雕版画一窥究竟(见图84)。拉斐尔的这件作品更加令人难忘,他通过男人和女人的姿态表现了他们之间很根本的关系。亚当弓着身子靠在树上,满脸疑惑地看着他的伴侣;夏娃坚定的唇部线条象征着肯定的答案,胸部和手臂的曲线则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她那颗任性的脑袋。在古典艺术里很少会强调这种婀娜的“扭臀”身段,拉斐尔正是有意通过这种方式表现了性别差异。我认为拉斐尔可能在锡耶纳看到过一件15 世纪的浮雕:离锡耶纳大教堂的《美惠三》只有数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安东尼奥? 费德里奇(Antonio Federighi)雕刻的圣洗池,上面浮雕形式的亚当和夏娃(见图85)与拉斐尔画的亚当和夏娃颇为相似。
在同一时期,拉斐尔为创作《奥尔良圣母》(Orléans Madonna)画了不少研究草图,其中一张草图的背面是拉斐尔画的个维纳斯(见图86)。虽然当时拉斐尔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能够保存至今也纯属侥幸,不过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古典艺术如此是热情满怀!自从古典时代以来,没有别的艺术家像拉斐尔一样完整地消化吸收了裸体艺术的创作原则。拉斐尔的维纳斯严格遵从了《卡皮托利尼的阿佛洛狄忒》的卵圆形体态,也是身体转向后、脸转向前,而且更为坚决。她看上去居然如此古典!她也许正从海浪的泡沫里升起,不过显然颇有分量,她的肉体坦率地表明了这一点,拉斐尔与他的模仿者之间的重要差别就在于此。卡洛? 马拉塔(CarloMaratta)和门格斯还不如鲁本斯更接近于拉斐尔。
这位“浮出海面的阿佛洛狄忒”很终也没能成为真正的画作,不过也算是必然。拉斐尔当时正在为基督教世界的工作,有很好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资源,他很可能认真研究过“薄纱裸像”,比如的古代雕像《母性维纳斯》和《阿里亚德妮》(Ariadne),并且把它们的韵味融入他要表达的精神和谐之中,通过壁画《帕那索斯山》为我们带来了极为愉悦的享受。裸体的维纳斯也潜入了梵蒂冈,她一直秘密地躲在枢机主教比比恩纳(Cardinal Bibbiena)的浴室里,直到现在才出来见人。拉斐尔和他的学生为装饰这间迷人的浴室画的一些裸像后来被马肯托尼欧做成了雕版画,丰富了维纳斯的图像,为普桑那个时代带来了深远影响。1516 年,阿戈斯蒂诺? 基吉(AgostinoChigi)邀请拉斐尔装饰他在台伯河岸边新盖的法尔内西纳别墅(Villa Farnesina), 不过他似乎已经错过了良机。建筑师巴尔达萨雷? 佩鲁齐(Baldassare Peruzzi) 已经雇了一位叫作塞巴斯蒂亚诺? 德尔? 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的年轻画家,他曾经追随过乔尔乔内(Giorgione)。就在几年前,威尼斯人发现了把裸像放在风景当中营造温情气氛的方法,而且我们从《博尔塞纳的弥撒》(TheMass of Bolsena)可以看出,拉斐尔已经开始模仿威尼斯人对色彩的运用。因此,当基吉选定了“丘比特与普绪喀”的故事作为主题的时候,他期望能够看到一场形体美的盛筵,而且要比已经复兴的东西更加丰富翔实。唉,可惜他太晚了。拉斐尔已经劳累过度,不得不让学生继续完成他的构想。结果就是别墅长廊中的装饰画无法带来足够的愉悦感,也缺少我们从拉斐尔的素描里感受到的激情。虽然它们是大师的创造,但在期望的压力下,几乎变成了程式化的呈现,我们从保存下来的一些草图里可以看到,在后来毫无敏感性可言的执行过程中失去了什么。作为壁画参照对象的《美惠三》素描本身依然充满了活力;《跪着的少女》(Kneeling Gilr,见图87)像苹果一般甜美,寥寥数笔勾勒的轮廓和阴影就表现出丰满、结实的感觉。拉斐尔亲自到场才是很重要的,所以基吉把拉斐尔的情人关在别墅里,诱使拉斐尔不得不继续工作。
《嘉拉提亚》是拉斐尔在法尔内西纳别墅里画得优选的一幅壁画,也只有这一幅是接近由拉斐尔自己画的。有证据表明,这幅画的创作年代比“丘比特与普绪喀”系列早几年,有一种后者缺少的神采。在拉斐尔的画里可以看到已经消失了的古代杰作的影子,比如那时候尼禄金宫的装饰画还没有接近褪色,拉斐尔在仔细研究之后,把淡影效果和浅金色调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拉斐尔对《嘉拉提亚》的构思也很为上心。他曾经告诉巴尔达萨雷? 卡斯蒂利奥内(Baldassare Castiglione),与传说中的那些古代画家一样,他也找不到足够漂亮的模特了,只好把几位模特好看的部位组合起来。实际上,《嘉拉提亚》的灵感似乎并不是来自现实,而是其他艺术品,她的上半身很可能参照了锡耶纳石棺雕刻上的海仙女。总而言之,她属于“卡普阿的维纳斯”那一类,之前拉斐尔已经利用这种造型画过一位圣徒。维纳斯向下看着阿瑞斯的盾牌,嘉拉提亚却抬头望向天空。乔瓦尼? 比萨诺的《诱惑》中的“含羞的维纳斯”也是如此,说明后基督教时代的人们多么向往另一个世界啊。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 9787521709742 |
条码 | 9787521709742 |
编者 | [英]肯尼斯·克拉克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18-02-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416 |
字数 | 398千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