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沈从文与张兆和:一生眷恋/民国爱情故事

编号:
wx1202012012
销售价:
¥28.80
(市场价: ¥36.00)
赠送积分:
29
商品介绍

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看张不被打动,有人传言沈竟然要自杀。张拿他没办法,带着他写的书信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就这样对我。”胡答道:“他很好顽固地爱你。”张立即表示拒绝:“我很好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愿意做个媒。从此,沈从文更是肆无忌惮地展开对张的“骚扰”。张毕业后回了苏州老家,沈拿着一大包文学名著敲开了张家的大门。沈鼓起勇气说到:“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父欣然同意,张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八个字——“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沈从文为我们留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优选年龄的人。

【此心只为伊人待】
边城的自然之子
书香家的俏佳人
怪客的文坛之路
命运在此刻相遇
【知君用情如日月】
日夜相思凤求凰
顽固地爱与不爱
爱在漫天飞鸿间
曲中自有良人助
才子佳人结连理
【琴瑟和鸣意缠绵】
昨日少女今日妇
离别几日话相思
龙朱一降情更浓
【国仇家难几时休】
碧池更添新莲子
离歌自古最销魂
战火褪色了童话
彩云之南共患难
从心写作却遭弃
【相濡以沫风雨共】
只留清白在人间
人世风尘稍沉静
【嗟余只影系人间】
迟暮躬耕不怨贫
大洋彼岸叙温情
空余魂魄来入梦
纸上的爱情之花

     边城的自然之子 在湘西,有一座城,遗世,独立。 小城四面环山,坐落于古木葱茏间,隐匿于深山怀抱中。一条沱江穿城而过,江水柔和清澈,缓缓而东。江山的老船公依稀可见,橹落浪起,拍打着古城阅尽风霜的青石板。岸边的吊脚楼不知站立了多久,略带沧桑的容颜更显出别有风韵的古朴美。弯曲的石板路,通向小城深处,通向一个温婉绰约的桃源世界。 相传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中原水乡的凤凰鸟遭到恶人追撵,飞到此处。落地化为石山,故当地的村民称其为“凤凰山”,而“凤凰县”就成为后来兴起的这座山中小城的名字。又据当地老人说,早年时在城中夜半醒来,常闻婉转鸟鸣,其声悠扬动听,有人说是九头鸟,有人说是凤凰鸟。凤凰县或由此得名,也未可知。 “凤凰城里凤凰游,人自堤行江自流。笑语时传浣沙女,轻波频载木兰舟。”凤凰的美,是认可的。而我们的主人公,正是钟灵毓秀的凤凰县土生土长的自然之子。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当地一个称得上世家大族的家庭。他原名沈岳焕,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为家中次子,所以弟弟妹妹管他叫“二哥”,这也是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将几个自传性的人物定名为“二哥”的原因。 在湘西,像沈从文家这样祖、父两代均有功名的家族,已经称得上是世家了。沈家兴于其祖父沈宏富,他起于卒伍,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时,受清政府委托统率在当地招募组成的筸军,随后升作青年将校,一跃成为将军。1863年,沈宏富调任贵州提督,由此实现了沈家的转折。但富贵不留人,沈宏富因病英年早逝,只留下周姓原配夫人和一笔“使沈家后人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的不少财产、一份田产。为避免断了香火,周氏按当地风俗替沈宏富的弟弟沈宏芳做媒,找了个苗族姑娘给他做二房,并将他们所生的第二个儿子过继,代为继承家业。这就是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 沈宗嗣受父亲影响,也以当一名将军为自己的梦想,而家里也期盼他能再创父亲的辉煌,于是在他十岁时专门请了一位武术教师,专门训练家中的独子。学有所成的沈宗嗣日后虽随军入伍,并当上了军官,但被派去镇守大沽炮台后,防线却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攻破,天津沦陷。这一失败断送了他大部分的前程和家业,于是他回到了家乡,之后生下了二子沈从文。 此时沈家仍过着小康的日子,家中有不少田地,年收稻谷三百余担,其中沈宗嗣能得三分之一。而当沈宗嗣在1931年前后去世后,家中的期望便全寄托在了沈从文兄弟们身上了。 相比较长年在外的父亲,母亲给幼年的沈从文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他母亲名叫黄素英,是当地文庙教谕的女儿。由于她父亲是那儿很早的贡生,可以说是很早的读书人,因此黄素英也跟着读了不少的书,还懂医方,甚至会照相。她打小就跟一个兄弟在军中生活,见多识广。 沈宗嗣长年外出,于是这位瘦小但富有见地的女人便挑起了家里的大梁,从粗细活计,到教育子女,黄素英全都一人包办。沈从文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认药,也学会了坚毅的性格。 六岁时,沈从文与两岁的弟弟同时出了疹子,这对当时来说是半个绝症,死生由命,而兄弟两个病得又重,所以家里已经备好了棺木。谁知就在大家都不抱希望的时候,他俩却奇迹般地好了,并逐渐恢复如初。从此,大病不死的沈从文成了让家人手忙脚乱的“猴儿精”。 病好之后,家里便送沈从文到私塾读书。私塾离家不远,设在官仓的衙门内。学习的内容照例是《幼学琼林》,随后读《诗经》《论语》《孟子》等。私塾的作息规定是:上午,背书、温书、读书、点书、散学,下午亦然。虽然沈从文天生记性好,进私塾前也已经识得不少字,但枯燥的学堂生活仍旧提不起他半点兴趣。他说“从不用心念书,但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兑付”,天资聪颖的他向来“不思进取”。 对于童年的生活,沈从文记得很好清楚——他很热衷的就是“逃学”。初次逃课,他还惴惴不安,编了家中请客的理由,在先生面前蒙混过关,而实际上他那天在外面看了一天的木偶戏,好不逍遥。从此以后,他逃课的频率逐渐高了起来,哪怕是明知要挨板子,也阻止不了他逃学外出闹腾的步伐了。 P3-5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20517966
条码 9787520517966
编者 乌合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0-02-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173
字数 165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轻型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