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三体(1-3套装) + 球状闪电 + 超新星纪元 共5册 2015科幻雨果奖获奖作家刘慈欣作品

编号:
wx1201156971
销售价:
¥105.82
(市场价: ¥143.00)
赠送积分:
106
商品介绍

《球状闪电》



本书以一种“丝丝入扣的张力”,紧紧地让读者锁定眼球,书中蕴含的思想,更是使读者的心灵在初读之后便得到了强烈的震撼,正是这样的看似平淡的宏大,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甚至一辈子不能大彻大悟的哲学问题。故事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的生日之夜开始,在那个离奇的雨夜,少年**次目睹了球状闪电,这天地间*奇妙之物……






《超新星纪元 刘慈新作品》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夏夜,酝酿了上亿年的灾难从宇宙深处到达地球,世界上将只剩下孩子。怪异而血腥的游戏在都市近郊的山谷中展开,孩子国家在游戏中诞生…… *后的时光在大学习中瞬即逝,当黑屏上的*后一点绿光消逝,地球上*后一个大人死去,公元世纪终结了…… 爆燃时代像一个阴森的征兆;惯性时代也在疲惫和失落中结束;网络*对民主使几亿孩子陷入靠前的集体疯狂之中;挥霍无度的糖城时代诞生了……*终,公元世纪留下的武器成为孩子们的顽具,在南极荒原上,浸透了杀气的童心在血泥中嬉戏……一部壮丽的未来史,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诗,比梦幻更空灵,比现实更逼真。

《球状闪电》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有效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武器!
当被锢在**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在本书中,将厚重的写实风格、气势宏大的想像与深沉理性的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壮怀激烈,让人不忍释卷,欲罢不能。






《超新星纪元 刘慈新作品》



御夫座的一颗恒星在燃烧五亿年之后,以一场规模宏大的能量爆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八年后,强劲的粒子洪流跨越冷漠的宇宙空间抵达地球,所有成年人的基因都槽到不可修复的破坏——地球,将很快成为十三岁以下孩子们的世界。


一时之间,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交接成为各国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种种怪异荒诞、匪夷所思的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一个个孩子国家领导人从游戏中脱颖而出。


*后的时光在大学习中转瞬即逝。随着公元钟上*后一颗绿星星黯然熄灭,地球上*后一批成年人在他们自掘的巨大洞窟——终聚地——永远地安眠了。


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超新星纪元开始了。

《球状闪电》




刘慈欣,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山西阳泉长大,不错工程师,现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篇发表作品为短篇小说《鲸歌》。目前为*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国科幻的领军人物。

刘慈欣成功地将*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并多次获得*国科幻银河奖。












《超新星纪元 刘慈新作品》




刘慈欣,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山西阳泉长大,不错工程师,现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篇发表作品为短篇小说《鲸歌》。目前为*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国科幻的领军人物。

刘慈欣成功地将*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并多次获得*国科幻银河奖。

《球状闪电》

《超新星纪元 刘慈新作品》

《三体(1-3套装) 刘慈欣作品》

《球状闪电》


今天是我的生日,直到晚上爸妈点上了生日蛋糕的蜡烛,我们三个围着十四个小火苗坐下来,我才想起这事。
这是个雷雨之夜,整个宇宙似乎是由密集的闪电和我们的小屋组成。当那蓝色的电光闪起时,窗外的雨珠在一瞬间看得清清楚楚,那雨珠似乎凝固了,像密密地挂在天地间的一串串晶莹的水晶。这时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闪念:世界要是那样的也很有意思,你每天一出门,就在那水晶的密帘中走路,它们在你周围发出玎玲的响声,只是,这样玲珑剔透的世界,如何经得住那暴烈的雷电呢……世界在我眼中总和在别人眼中不一样,我总是努力使世界变形,这是我长这么大对自己惟一的认识。
暴雨是从傍晚开始的,自那以后闪电和雷声越来越密,开始,每当一道闪电过后,我脑海中一边回忆着刚才窗外那转瞬即逝的水晶世界,一边绷紧头皮等待着那一声炸雷,但现在,闪电太密集了,我已经分不出哪声雷属于哪个闪电了。
在这狂风暴雨之夜*能体会出家的珍贵,想象着外面那恐怖危险的世界,家的温暖怀抱让人陶醉。这时你会深深同情外面大自然中那些在暴雨和雷电下发抖的没有家的生灵,你想打开窗让它们飞进来,但你又不敢这么做,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你不敢让一丝外面的寒冷的气息进入到家的温暖空间里来。
“人生啊,人生这东西……”爸爸一口气喝干了一大杯酒,眼睛直勾勾地看者那一小群火苗说,“变幻莫测,一切都是概率和机遇,就像在一条小溪中漂着的一根小树枝,让一块小石头绊住了,或让一个小旋涡圈住了……”
“孩子还小,听不懂这些。”妈妈说。
“他不小了!”爸爸说,“他已经到了可以知道人生真相的时候了!”
“你自己好像知道似的。”妈妈带着嘲讽的笑说。
“我知道,当然知道!”爸爸又干了半杯酒,然后转向我,“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的世界难题,*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比如我——”爸爸指指房间里到处摆放着的那些小幅水彩画,它们的技法都很传统,画得中规中矩,从中看不出什么灵气来。这些画映着窗外的电光,像一群闪动的屏幕,“我迷上了画画,虽然知道自己成不了梵高。”
“是啊,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妈妈若有所思地说。
平时成天忙碌的爸妈这时都变成了哲学家,倒好像这是他们在过生日。
“妈,别动!”我说着,从妈妈看上去乌黑浓密的头发中拔出一根白头发,只白了一半,另一半还黑着。
爸爸拿着那根头发对着灯看了看,闪电中,它像灯丝似的发出光来:“据我所知,这是你妈妈有生以来长出的**根白发,至少是**次发现。”
“干什么嘛你!拔一根要长七根的!”妈妈把头发甩开,恼怒地说。
“唉,这就是人生了。”爸爸说,他指着蛋糕上的蜡烛,“想想你拿着这么一根小蜡烛,放到戈壁滩上去点燃它,也许当时没风,真让你点着了,然后你离开,远远地你看者那火苗有什么感觉?孩子,这就是生命和人生,脆弱而飘忽不定,经不起一丝微风。”
我们三个都默默无语地看着那一簇小火苗,看着它们从窗外射入的冰冷的青色电光中颤抖,像是看着我们精心培育的一窝小生命。
窗外又一阵剧烈闪电。
这时它来了,是穿墙进来的,它从墙上那幅希腊众神狂欢的油画旁出现,仿佛是来自画中的一个幽灵。它有篮球大小,发着朦胧的红光。它在我们的头顶上轻盈地飘动着,身后拖着一条发出暗红色光芒的尾迹,它的飞行路线变换不定,那尾迹在我们上方划出了一条令人迷惑的复杂曲线。它在飘动时发出一种啸叫,那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让人想到在太古的荒原上,一个鬼魂在吹着埙。
妈妈惊恐地用双手抓住爸爸,我恨她这个动作恨了一辈子,如果她没有那样做,我以后可能至少还有一个亲人。
它继续飘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它找到了。它悬停在爸爸头顶上半米处,啸叫声变得低沉,断断续续,仿佛是冷笑。
这时我可以看到它的内部,那半透明的红色辉光似乎有无限深,从那不见底的光雾的深渊中,不断地有大群蓝色的小星星飞出来,像是太空中一个以超光速飞行的灵魂所看到的星空。
后来知道,它的内部能量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两万至三万焦耳,而即使是TNT的能量密度也不过是每立方厘米两千焦耳。虽然它的内部温度高达一万多度,表面却是冷凉的。
爸爸向上身手,他显然并不是去摸它,而是想护住自己的头部。当他的手伸到*高点时,似乎产生了一种吸力,把它吸到手上,就像一片树叶的细尖吸下了一滴露珠。
一道炫目的白质,一声巨响,仿佛世界在身边爆炸。
当眼睛因为强光造成的暗雾散去后,我看到了将伴随我一生的景象:像在图像处理软件的色彩模式中选了黑白一样,爸爸和妈身体瞬间变成了黑白两色的,更确切地说是灰白色,黑色是灯光在褶皱处照出的阴影。那是一种大理石的颜色。爸爸的手仍旧向上举着,妈妈仍旧倾身用双手抓着爸爸的另一条手臂,在这两尊雕像的面容上,那两双已经实话的眼睛仍旧栩栩如生。
空气中有一种怪异的气味,后来我知道那是臭氧的气味。
“爸!”我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妈!”我又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我向那两尊雕像靠过去,这是我一生中*恐惧的时刻。我以前经历过的恐惧大多是在梦中,在噩梦的世界中我之所以没有精神崩溃,是因为我的一个下意识在梦中仍醒着,一个声音在我意识*偏远的角落对我喊:这是梦。我现在也在心里拼命地冲自己这样喊,这是支撑我走过去的惟一动力。我伸出颤抖的手,去触碰爸爸的身体,当我的手接触到他肩膀那灰白色的表面时,感觉像是穿透了一层极薄极脆的薄壳。我听到了轻微的劈啪声,像是严冬时倒入开水的玻璃杯的暴烈声,两尊雕像在我眼前坍塌下去,像一场微型的雪崩。
地毯上出现了两堆白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但他们坐过的木凳还在那里,上面也落了一层灰。我拂去上面的灰,看到它的表面完好无损,而且摸上去是冰凉的。我知道,在火葬厂的炉子中,要把人体接近化为灰烬,要在2000度的高温下烧30分钟,所以这是梦。
我茫然四顾,看到有烟从书架中冒出来,有玻璃门的书架中充满白烟。我走过去拉开书架的门,白烟散尽,我看到里面的书约有三分之一变成灰烬,颜色同地毯上那两堆灰一样,但书架没有任何烧过的痕迹,这是梦。
我看到一股蒸汽从半开的冰箱中冒出,走过去拉开冰箱门,发现里面的一只生冻鸡已经变成熟的,发出一股香味,还有那些生对虾和生鱼,都熟了,但冰箱完好无损,正发出压缩机启动时的声响,这是梦。
我身上有些异样的感觉,拉开夹,一片灰烬从我的身上散落下来,我里面穿的背心被烧成了灰,外面的夹好好的,我刚才更没感觉到什么。我翻夹的口袋,手被狠烫了一下,拿出来一看,装在里面的掌上机已经变成一团熔化塑料。这的确是梦,好奇妙的梦啊!
我木然地坐回我的位子上,我看不到桌子对面地毯上那两小堆灰,但知道它们在那。外面的雷声弱了,闪电少了,后来雨停了,再后来月亮从云缝中探出来,把一抹神秘的银光投进窗。我仍木然地坐在那,一动不动,这时在我的意识中世界已经不存在,我悬浮在无际的虚空中。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窗外的朝阳唤醒了我,我木然地站起身,拿起书包去上学,我要摸索着找书包,摸索着打开门,因为我的两眼一直木然地看着无垠的远方……
当一个星期后我的精神基本恢复正常时,记起来的**件事就是那夜是我的生日之夜,但那个蛋糕上应该只插一根蜡烛,哦不,一根都不插,那是我的新生之夜,以后的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我了。
像爸爸在生命的*后时刻说的那样,我迷上了一样东西,我要去经历他所说的美妙人生了。






《超新星纪元 刘慈新作品》


在我们周围十光年的宇宙空间里,天文学家发现了十一个太阳,它们
是:比邻星、半人马座A、半人马座B,以上三颗恒星在彼此的引力下维系
在一起运行,构成了一个三星系统;天狼星A、天狼星B、卢伊顿726-8A、
卢伊顿726-8B,以上四颗恒星分别构成了两个双星系统;巴纳德星、佛耳
夫359、莱兰21185、罗斯154,以上四颗是单星。天文学家们不排除这样的
可能:也许这个空间还有一些*常暗的或被星际尘埃挡住的恒星未被探测
到。
天文学家们注意到了这片空间中有大团的宇宙尘埃存在,这些尘埃像
是飘浮在宇宙夜海中的乌云。安装在人造卫星上的紫外探测器对准这团遥
远的星际尘埃时,在吸收光谱中发现了一个216毫米的吸收峰,由此他们认
为,这些星际尘埃可能是由碳微粒组成的,通过这些星云的反射性质,天
文学家们推测,组成星云碳微粒的外部还覆盖着一层薄冰;尘埃粒子的大
小范围从2毫微米到200毫微米不等,与可见光的波长属同一数量级,结果
就导致尘埃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正是这片星际尘埃,挡住了距地球八光
年的一颗恒星。那颗恒星直径是太阳的二十三倍,质量是太阳的六十七倍
。现在它已进入了漫长演化的*后阶段——离开主星序,步入自己的晚年
期,我们把它称为死星。
即使它有记忆的话,也无法记住自己的童年。它诞生于五亿年前,它
的母亲是另一片星云。原子的运动和来自银河系中心的辐射扰乱了那片星
云的平静,所有的云体粒子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向一个中心凝结。这庄严
的尘埃大雨下了两百万年,在凝成的气团中心,氢原子开始聚变成氦,死
星便在核大火中诞生了。
经过剧变的童年和骚动的青年时代,核聚变的能量顶住了恒星外壳的
坍缩,死星进入了漫长的中年期,它那童年时代以小时、分钟甚至秒来计
算的演化,现在以亿年来计算了,银河系广漠的星海又多了一个平静的光
点。但如果飞近死星的表面,就会发现这种平静是虚假的。这颗明星的表
面是核火焰的大洋,炽热的火的巨浪发着红光咆哮撞击,把高能粒子暴雨
般地撒向太空;巨大得无法想象的能量从死星深深的中心喷涌而出,在广
阔的火海上翻起一团团刺目的涌浪:火海之上,核能的台风一刻不停地刮
着,暗红色的等离子体在强磁场的扭曲下,形成一根根上千万公里高的龙
卷柱,犹如伸向宇宙的红色海藻群……死星的巨大是人类头脑很难想象的
,按照比例,如果把我们的地球放到它的火海上,就像把一个篮球扔到太
平洋上一样。
本来,死星在人类眼中应该是很亮的,它的视星等是-7.5,如果不是
它前方三光年处那片孕育着另一颗恒星的星际尘埃挡住它射向地球的光线
的话,将有一颗比*亮的恒星——天狼星还亮五倍的星星照耀着人类历史
,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那颗星星能在地上映出人影,那梦幻般的蓝色星光
,一定会使人类更加多愁善感。
死星平静地燃烧了四亿八千万年,它的生命壮丽辉煌,但冷酷的能量
守恒定律使它的内部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核火焰消耗着氢,而核
聚变的产物——氦沉积到星体的中心并一点点地累积起来。这变化对于拥
有巨量物质的死星来说是极其缓慢的,人类的整个历史对它来说不过是弹
指一挥间,但四亿八千万年的消耗终于产生了它能感觉到的结果——惰性
较大的氦已沉积到了相当的数量,它那曾是能量源泉的心脏渐渐变暗,死
星老了。
但另一些更为复杂的物理法则决定了死星必须以一种壮烈的方式维持
自己的生命,它中心的氦越挤越紧,周围的氢仍在聚变,产生的高温点燃
了中心的氦,使其也发生了核聚变,恒星中所有的氦在一瞬间燃起了核大
火,使死星发出了一道强光。但氦聚变产生的核能仅为氢的十分之一,所
以死星在这次挣扎之后并没有完结,而是更虚弱了——这被天文学家称为
“氦闪”。“氦闪”的强光在太空中穿行三年后到达了那片星际尘埃,其
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成功穿过这道宇宙屏障,又在宇宙中旅行五年后,到达
了一颗比死星小得多的普普通通的恒星——太阳,同时也照到了被这颗恒
星的引力抓住的几粒宇宙灰尘——人们把这几粒灰尘分别叫做冥王星、海
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当然,还有地球,这时
是公元1775年。
那天晚上,在地球的北半球,在英国的温泉城市巴思一个不错游乐场
的音乐厅外面,生于德国的风琴手威廉·赫歇尔,正用一架自制的天文望
远镜贪婪地探视着宇宙。灿烂的银河是那样吸引他,他把自己的生命全部
灌注于望远镜中,以至于他的妹妹卡罗琳只好在他观察时用小勺向他口中
喂食。这位一生都在天文望远镜目镜前度过的十八世纪*的天文学家
,在星图上标注了近七万颗恒星,但这天晚上却漏掉了一颗对人类来说*
为重要的星星。那天晚上,在西部天空突然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星体,它位
于御夫座的α星和β星连线的中点上,视星等为4.5,不算太亮,一般人即
使知道确切位置也难以找到,但对天文学家来说,这颗红星无异于太空中
突然出现的一盏巨灯,如果这时赫歇尔不是伏在望远镜上,而是像伽利略
以前的天文学家一样用肉眼巡视苍穹的话,他也许会有一个新发现,这发
现在其后的二百多年里将改变人类历史。但这时,他聚精会神地对着他那
架口径只有两英尺的望远镜,而望远显然正对着别的方向;*遗憾的是,
这时,格林威治天文台、赫文岛上的天文台以及全世界其他所有天文台的
望远镜都指到了别的方向……
御夫座的红星亮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晚上就消失了。
也是这一年的一个夜晚,在另一个叫北美洲的大陆,八百名英军士兵
正悄悄地行进在波士顿西面的公路上,红色的军服使他们看起来像一串夜
色中的幽灵。他们在春夜的冷风中紧握着毛瑟枪,希望能在天亮前赶到距
波士顿二十七公里的康科德镇,遵循马萨诸塞总督的命令摧毁“一分钟人
”们设在那里的军火库,并逮捕他们的。但天边很快出现了一线鱼肚
白,小树林、草屋和牧场的篱笆都在晨光中现出黑色的剪影,士兵们四下
看了看,发现他们只走到一个叫列星敦的小镇。突然,在前方的一片树
丛中,有小火星闪了一下,一声刺耳的枪响划破了北美洲寂静的黎明,紧
接着是子弹穿过空气的啾啾声——孕育在母腹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发出了第
一下蠕动。P5-8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等
ISBN 9787536455382
条码 9787536455382
编者 刘慈欣
译者
出版年月 2009-03-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字数
版次 2
印次 2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