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叶蔚林作品全集(上下卷)

编号:
wx1200348898
销售价:
¥62.40
(市场价: ¥80.00)
赠送积分:
62
商品介绍

《叶蔚林作品全集(上下)》由江华瑶族自治县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并出资编印,《叶蔚林作品全集(上下)》分上、下两册,近100万字,收录了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蓝蓝的木兰溪》、《五个女子一根绳子》以及歌词《挑担茶叶上北京》等名篇佳作。
叶蔚林是中国当代文学卓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下放到江华码市镇大柳村劳动,瑶山的秀美风光、奇异风俗,瑶民的淳朴善良,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瑶山风情的文学作品。《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很好短篇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首届很好中篇小说一等奖。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自狐
菇母山风情
割草的小梅
菇母山故事
难忘的乌梅村
九嶷传说
老脚和尼妹
再生
蓝蓝的木兰溪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难忘的南妮
夏日的童话
山中传奇
桃花井轶事
感恩之地
双河街纪事
阿黑在晚霞中死去
酒殇
美丽的野鸡坪
少年乔乔
天鹅岭林涛
山里的女人
野闻四则
草色
初别
春水茫茫
无柳的柳村
荒湖之恋
落霞
白马绿杨堤
方格红头巾
一个妇人的复仇方式
秋日回忆
激流飞筏
蓝天
捉狗鱼的人
幸福的老人
访灯记
地下亮光
温暖的春夜
臂章的故事
英山港的主人
一公里土地
民兵队长一家
在边境的列车上
边疆潜伏哨
布谷鸟
越南姑娘
过山谣
九嶷神话
叶蔚林歌词两首
附录一:永远活在江华山水中的叶蔚林李长廷
附录二:浅谈叶蔚林创作对瑶族文学的贡献――兼议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陈茂智
附录三:叶蔚林主要著作目录
后记:源于瑶族文化的一座文学丰碑――《叶蔚林作品全集》编后  李祥红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九七一年夏天的那次航行,航行在潇水上游――没有航标的河流上。那时我被推荐去省城上大学,我渴望能坐坐从没坐过的汽车和火车,可是我没有钱,只好听爷爷的话,搭上一张带篷子的木排。起初自然有点不乐意,后来我记起在哪里看过一本小书,讲的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故事:他年少时也是和渔夫们一块坐船出门求学的,终于成为誉满欧洲的人物。想到这么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也和我一样赤着双脚,带着包袱,在水上漂流,于是我就不怎么觉得委屈了。
    那么,我是怎样被推荐上大学的呢?俗话说,碰得好不如碰得巧。千真万确,我能上学,接近出于偶然。
    那一年春迟,二月二,龙抬头,按理说,桃花早已开了,柳条早已暴芽了。可是初五却来了寒潮,小雨夹雪,纷纷扬扬一连落了四五天。到了初十,才雨停雪住,太阳出来,天气转暖;麻雀在潮湿的泥地上到处乱跳。风向转南,软软润润的,好像丝绸拂过面颊;人们说,春天真的来了。
    第二天早上,爷爷吩咐我去种南瓜;不是随便讲的,语气又认真又严肃。我觉得奇怪:爷爷怎么叫我去种南瓜呢?从小我就晓得:爷爷是十分看重南瓜的。每次煮吃南瓜之前,他都将南瓜籽儿小心地抠出来,漂净晒干,里三层,外三层用纸包起,塞在灶门边的砖洞里。冬至前后,南瓜籽儿收集得相当多了,他就打开纸包选种。这时刻,他的神情专注极了:嘴里衔着空烟杆,两道长眉毛在鼻梁上面纠结起来,眼睛炯炯放亮,枯瘦的指头捏住一粒粒南瓜籽,看个仔细,就像珠宝商人鉴别钻石一样认真。选出的种子,用另纸包起,扣进一只生锈的铁盒子里。每隔三五天,再取出来选一遍;这样反复淘汰多次,很后才选定那么三四十粒。这些宝贝不再放在铁盒子里了,换块麻布包紧,塞进贴身的棉背心口袋,用自己的体温保护着它们。接着,整个冬天,爷爷每日早早起床,背只筐,拿个竹夹子,在村头路边拾野粪;有时一直走到五里以外的潇水河畔。草上的露水湿透了他的裤管,穿草鞋的一双赤脚冻得青紫。爷爷从来公私分明,拾来的野粪和家肥永远分堆存放;野粪种南瓜,家肥交队,两者绝不容混淆。我刚懂人事,爷爷就三遍叮嘱:不要屙野屎撒野尿,屎尿一定要屙在自家的粪坑里。我听爷爷的话,在小学读书时,常常因为憋尿,胀得直想哭。爷爷呢,有一次去赶闹子,我吵着要跟去。爷爷说:“伢子,莫去,给你买好吃的回来。”爷爷走出三四里,折回来了,双手捧着一个荷叶包。我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喜得拍手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包新鲜的牛屎!
    爷爷每年种南瓜费了几多心机呵!他种出的南瓜确实好得出奇:一色身圆蒂正,一色光滑金黄,一色米斗般大小。白露秋分,南瓜收齐,摆在床铺下,八仙桌下;个儿大的挨堂屋的北墙码起一溜,展览品一样,足有半人高。一早一晚,出门进门,爷爷都要对南瓜欣赏一阵,用手摸摸,用指头弹弹。我长到二十岁,到底吃过多少南瓜,那恐怕没法算。不过我决不厌弃南瓜,因为它曾经联系着我一家的欢乐和悲哀;我对南瓜的感情,永远不会淡薄。我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四十几年前,爷爷给地主当长工,三十岁上还是光棍一条。民国十六年,湘南大饥,许多人逃荒到这一带偏僻的山里。逃荒人的景况很凄惨,十八岁的女子,换上三升包谷米,就算卖了好价钱。有,爷爷犁完田,收工回家,不知什么时候,身后跟来一个女子。这女子蓬乱着一根粗辫子,一身衣衫褴褛,两个肩头都露在外面。她不声不响,一直跟到爷爷家门口。爷爷问她要做什么,她噙着眼泪说:“好心的大哥,收留下我吧!”爷爷叹气说:“我拿什么养活你呢?老实说,米没一粒了,只有八只南瓜。”听说有八只南瓜,那女子的眼睛霎时放亮了,坐下就不肯走了。于是,那女子就成了我的奶奶。爷爷和奶奶懂得南瓜的价值,大约也是为了纪念吧,他们从此年年大种南瓜,一年比一年种得好。在漫长的饥饿威胁中,南瓜确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安全感。新中国成立之后,土改分了田,后来又参加了农业社,开头那些年,生产节节提高,粮食年年稍有盈余。但爷爷不敢掉以轻心,仍然年年亲自种南瓜。南瓜吃不完,第二年青黄不接时就挑去闹子卖,换回盐、酱、火柴、煤油,还有烟叶子。记得我刚上小学那年,学费就是靠卖南瓜得来的;另外,爷爷还给我买了一只蓝色的帆布书包。成立人民公社那年,风调雨顺,稻子长得特别好,红薯烂在地里都顾不上收。当时的公社书记李家栋,高嗓大喉发号召:三餐干饭不要钱,大家敞开肚皮吃呀,共产主义到啦!村里的食堂,三口大锅煮饭,从早到晚烟熏火燎,蒸气腾腾;吃的是流水席。食堂附近有条水渠,炊事员天天到那里洗钵子,早晨水清见底,淤泥上铺满一层饭粒;爷爷看了直摇头。第二年春天,爷爷被抽去公社炼钢铁;临走前来不及种南瓜,把这事交给了我父亲。父亲不经心,也因为忙着要进山运木材,在塘边挖了几个浅坑,没上底肥,随便将南瓜籽儿撒下就走了。等到夏天,瘦弱的瓜蔓上只结出十来个拳头般大小的瓜儿;皮是乌的,蒂是歪的,疙疙瘩瘩不成样子。爷爷从公社回来,看看南瓜,当时只是笑笑说:“像老茄子,不是南瓜。”到了冬天,问题的严重性就显露出来了。大泼大撒的公共食堂再也支持不下去,每人每天只吃老四两米饭,外加一钵萝卜苗。过不了多久,社员们都饿得眼睛发蓝,手软脚浮,心里发慌。这时爷爷的长眉毛拧起来了,凶狠地瞪着我父亲:“你干的好事!”父亲不敢做声,怯怯地低下脑壳。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和母亲偷偷将自己碗里的饭食,拨到爷爷和我的碗里。第二年的春天,爷爷发狠种了许多南瓜,但已经来不及了,饥饿的蔓延要比南瓜的生长快得多。春节过后,社员们几乎全靠野生植物充饥;连四脚蛇都有人煮起吃。我们全家得了水肿病,脸上用指头一戳就是一个坑。接着又流行一种热病,我的父母亲和奶奶染上了病,整天昏沉沉的。很先死去的是母亲;她死在山上的竹林里,手里抓着几根刚扯下的小笋子。
    P1-3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543887541
条码 9787543887541
编者 叶蔚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2-09-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867
字数 151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