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研究/邹其昌 著

编号:
wx10459670
销售价:
¥16.02
(市场价: ¥18.00)
赠送积分:
16
商品介绍

朱熹的经典诠释则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他立足于《诗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蕴和孔子的美学理念,努力适应他的时代儒、释、道审美精神的合一趋势,将中国传统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邹其昌博士具体地论证了朱熹的诗经诠释美学的“以《诗》说《诗》”、“感物道情”、“讽诵涵泳”以及“性情中和”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目前承前启后、具有转折性的意义。本书对朱熹美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美学目前的定位,都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表现出可喜的学术创新精神,值得一读。
    本书是研究朱熹美学思想的一个良好的起点,由于著者是从朱熹的《诗经》诠释切入本题的,所以还留给我们继续研究的广大空间。我们一方面可以对朱子全部经典诠释(如《楚辞集注》、《周易本义》、《四书章句集注》)及有关论说再作进一步研究;一方面还可以研究朱子美学思想对后世美学理论以及明清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这样,我们对朱子美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会有更全面的、充实的认识。当然,这两个方面的全部深入的研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努力,不应该对限时的学位论文提出这样的要求。

邹其昌,湖北荆州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1997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2002年6月在武汉大学获哲学博士,2004年1月在清华大学从事艺术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国美学、艺术学、诠释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光明日报》理论版、 《文艺研究》、 《美学》、 《*国美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曾出版专著《*国美学与艺术学探微》。

序一
序二
序三
导论:诠释与意义
第一章 《诗经》诠释原则——以《诗》说《诗》
  第一节 “以《序》解《诗》”辨
  第二节 以《诗》说《诗》
  第三节 关于《诗》与史
  第四节 关于《诗》与“论”
第二章 《诗经》创作旨趣——感物道情
  第一节 “感物道情”的提出
  第二节 “感物道情”与“交感说”
  第三节 “感物道情”与“诗言志”
  第四节 “感物道情”与“兴”
  第五节 “感物道情”与“淫诗说”
第三章 《诗经》品赏方式——讽诵涵泳
  第一节 “讽诵涵泳”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讽诵涵泳”的心理流程
  第三节 “讽诵涵泳”与“章句训诂”
  第四节 “讽诵涵泳”与“叶韵”理论
第四章 《诗经》审美品格——性情中和
  第一节 “性情中和”与“心统性情”
  第二节 “性情中和”与“二南”说
  第三节 “性情中和”与“礼乐”
  第四节 “性情中和”与“气象”说
  第五节 “性情中和”与“平淡”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靠前章 《诗经》诠释原则——以《诗》说《诗》
    靠前节 “以《序》解《诗》”辨
    二、辨《序》:历程与剥离
    (一)朱熹辨《序》历程
    朱熹诗经诠释学体系的建立,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主《序》到疑《序》再到废《序》的辨《序》过程。一般而言,朱熹的诗经诠释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主《毛序》为主旨的《诗集解》和以废《毛序》为主旨的《诗集传》。其间还有若干小的阶段。在《朱子语类》中就记载了关于朱熹疑《序》废《序》思想历程等问题,如:
    某自二十岁时读诗,便觉《小序》无意义。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词,却又觉得道理贯彻。当初亦尝质问诸乡先生,皆云,《序》不可废,而某之疑终不能释。后到三十岁,断然知《小序》之出于汉儒所作,其为缪戾,有不可胜言。
    这里阐述了朱熹研习《诗经》的几个基本阶段。
    早年,朱熹曾主《毛序》解《诗》,但疑《序》之思想也开始萌生。如上所述,朱熹二十岁左右开始研习《诗经》时,就觉得《毛序》在此“无意义”、作梗,“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词”本身,顿觉得“道理贯彻”。但是,当朱熹带着疑问去请教“诸乡先生”时,大家都说“《序》不可废”,朱熹这时的疑问并未获得解决,看来只有靠自己的探索了。这里的“诸乡先生”可能就是“理学前辈”、当时的学术很好不错。前面已提到,朱熹的诗经诠释学研究还要面对理学内部很好不错的压力,即学《诗》不可废《序》。在诗经学方面,朱熹也开始怀疑包括他很为崇拜的程伊川在内的理学前辈之理论了。这一点与当时学界的门户对立、过分信从师学之风气相关。如与整个朱熹学术相关的“中和”问题,从程颢、程伊川到杨时再到李延平,都是沿着“静中体认中和气象”之路数。朱熹则在自己的体认中发现了很多的疑点,通过自己的反复研究和湖湘学派的频繁论学,终于完成了由“中和旧说”向“中和新说”的历史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对自己的超越,更是对其理学前辈学术之超越。
    ……

    **章 《诗经》诠释原则——以《诗》说《诗》
    **节 “以《序》解《诗》”辨
    二、辨《序》:历程与剥离
    (一)朱熹辨《序》历程
    朱熹诗经诠释学体系的建立,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主《序》到疑《序》再到废《序》的辨《序》过程。一般而言,朱熹的诗经诠释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主《毛序》为主旨的《诗集解》和以废《毛序》为主旨的《诗集传》。其间还有若干小的阶段。在《朱子语类》中就记载了关于朱熹疑《序》废《序》思想历程等问题,如:
    某自二十岁时读诗,便觉《小序》无意义。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词,却又觉得道理贯彻。当初亦尝质问诸乡先生,皆云,《序》不可废,而某之疑终不能释。后到三十岁,断然知《小序》之出于汉儒所作,其为缪戾,有不可胜言。
    这里阐述了朱熹研习《诗经》的几个基本阶段。
    早年,朱熹曾主《毛序》解《诗》,但疑《序》之思想也开始萌生。如上所述,朱熹二十岁左右开始研习《诗经》时,就觉得《毛序》在此“无意义”、作梗,“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词”本身,顿觉得“道理贯彻”。但是,当朱熹带着疑问去请教“诸乡先生”时,大家都说“《序》不可废”,朱熹这时的疑问并未获得解决,看来只有靠自己的探索了。这里的“诸乡先生”可能就是“理学前辈”、当时的学术权威。前面已提到,朱熹的诗经诠释学研究还要面对理学内部权威的压力,即学《诗》不可废《序》。在诗经学方面,朱熹也开始怀疑包括他*为崇拜的程伊川在内的理学前辈之理论了。这一点与当时学界的门户对立、过分信从师学之风气相关。如与整个朱熹学术相关的“中和”问题,从程颢、程伊川到杨时再到李延平,都是沿着“静中体认中和气象”之路数。朱熹则在自己的体认中发现了很多的疑点,通过自己的反复研究和湖湘学派的频繁论学,终于完成了由“中和旧说”向“中和新说”的历史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对自己的超越,更是对其理学前辈学术之超越。
    ……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41171
条码 9787100041171
编者 邹其昌 著
译者
出版年月 2010-09-03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45
字数
版次
印次
纸张 60g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