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由文学作品与电影个案切入,尝试讨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文艺场域构型的流动性与文艺生态结构的混杂性。本书一方面历史化地透视种种文艺力量在文艺场域建构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及其长久影响;另一方面,也将社会主义文艺身份的建构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格局下进行理解与反思。那些难以捕捉的、有待达成的理想文艺形态,那些抽象矛盾的、变幻莫测的话语运作机制,或可由此渐次浮出水面。
导言
第一章 人民文学的典范:赵树理的文艺实践与理想
一 小说形式的绵密性:人事、场景与时间
二 小说图景的整体性:阶层、性别与权力
三 “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以民间本土为正统
第二章 风景诗学的重构:沈从文沈从文的抽象抒情与困境
一 “复笔”的困境:风景风景与抒情
二 审美的困境:风景风景与美学
三 “抽象的抒情”“抽象的抒情”:有情与事功有情与事功
第三章 反特影片的肇始:《腐蚀》的改编与意义
一 “她”之命名:身份转变
二 “她”之生死:救赎情结
三 性别叙述:表征与编码
第四章 左翼文艺的承继:《二月》的改编与接受
一 从浪漫“孤雁”到革命青年
二 从批判公映到观众热捧
三 文艺观念的构建与问题
第五章 外国文艺的取舍:经典的译介与传播
一 重估现代主义文学:好懂与难懂
二 文艺教育与报刊出版:翻译与衍生
三 余音未绝:表演与重生
余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杜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基本信息 | |
---|---|
ISBN | 9787520172257 |
条码 | 9787520172257 |
编者 | 杜英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0.08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
页数 | 172 |
字数 | |
版次 | 第1版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