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

编号:
wx1202437224
销售价:
¥156.60
(市场价: ¥180.00)
赠送积分:
157
数量:
   
商品介绍

本报告聚焦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共分七部分。部分分析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与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阐释以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减排机理和综合方案。第三部分提出基于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全社会、分领域、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碳中和实现路径。第四部分提出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清洁能源跨越、化石能源转型、能源互联互通、全面电能替代、产业转型升级、能效综合提升、零碳社会建设、生态治理协同等重大行动。第五部分介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分析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潜力。第六部分分析我国通过实施碳中和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全面推动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协同作用。第七部分总结报告主要观点,提出相关建议。

前言
1 碳中和重大意义与挑战?001
1.1  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意义?002
1.1.1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002
1.1.2  保障能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003
1.1.3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004
1.1.4  引领应对气候变化?004
1.2  应对气候变化成效?005
1.2.1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005
1.2.2  能源气候治理影响力提升?006
1.3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挑战?007
1.3.1  碳减排时间短任务重?007
1.3.2  经济转型升级挑战多?009
1.3.3  能源系统转型难度大?010
2 碳中和总体思路?011
2.1  碳减排机理?012
2.1.1  驱动因素?012
2.1.2 减排机理?016



2.2  能源互联网?017
2.2.1 “两个替代”促进碳减排?017
2.2.2  中国能源互联网基本内涵?019
2.2.3  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基础?020
2.3  碳中和思路?022
2.3.1  基本原则?022
2.3.2  总体思路?023
2.3.3  综合方案?023
3 基于中国能源互联网的碳中和实现路径?025
3.1  主要研究方法?026
3.1.1  综合评估模型?027
3.1.2  能源系统模型?028
3.1.3  电力系统模型?029
3.2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030
3.2.1  宏观经济?030
3.2.2 产业结构?031
3.2.3  人口与城镇化?033
3.2.4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034
3.3 碳中和实现路径?037
3.3.1  全社会碳中和路径?037
3.3.2  分领域碳中和路径?039
3.3.3 能源系统转型路径?041
3.3.4 电力系统脱碳路径?050
3.4  减排贡献评估?064
3.4.1  两个替代?065



3.4.2  互联互通?066
3.5  投资成本分析?067
3.5.1  减少碳中和成本?067
3.5.2  降低能源系统投资?069
3.6  与现有模式延续情景比较?070
3.6.1 碳排放比较?071
3.6.2  能源系统比较?071
3.6.3  电力系统比较?073
4 碳中和重点行动?075
4.1  清洁发展跨越行动?076
4.1.1  太阳能发展?077
4.1.2 风电发展?079
4.1.3 水电发展?081
4.1.4 核电发展?083
4.2 化石能源转型行动?084
4.3 能源互联互通行动?088
4.3.1  电网互联互通?088
4.3.2  电—碳市场建设?090
4.4 全面电能替代行动?093
4.4.1  工业领域?094
4.4.2  交通领域?095
4.4.3  建筑领域?095
4.5  产业转型升级行动?096
4.6  能效综合提升行动?098
4.7  零碳社会建设行动?100
4.8  生态治理协同行动?102



5 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与潜力?107
5.1  清洁替代技术?110
5.1.1  清洁发电?110
5.1.2  直接利用?117
5.2  电能替代技术?121
5.2.1  工业电气化?123
5.2.2  交通电气化?127
5.2.3  建筑电气化?133
5.2.4  电制燃料及原材料技术?139
5.3  能源互联技术?144
5.3.1  先进输电?144
5.3.2  大规模储能?148
5.4  能效提升技术?153
5.4.1  工业领域?153
5.4.2  交通领域?154
5.4.3  建筑领域?155
5.4.4  电力领域?156
5.5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157
5.6 负排放技术?161
5.6.1  生物质碳捕集与封存?161
5.6.2  直接空气捕集?165
5.6.3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166



6 碳中和综合效益?169
6.1  经济效益?170
6.1.1  经济发展?170
6.1.2  产业带动?171
6.1.3  能源保障?172
6.2  社会效益?173
6.2.1  民生就业?173
6.2.2  改善健康?174
6.3  环境效益?175
6.3.1  气候效益?175
6.3.2  环境保护?176
7 主要观点与建议?179
7.1  主要观点?180
7.2  建议?182

名词解释?185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 9787519856618
条码 9787519856618
编者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1-07-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04
字数 208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