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政务融媒体: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实践路径和案例启示

编号:
wx1202445272
销售价:
¥73.04
(市场价: ¥88.00)
赠送积分:
73
商品介绍

作为网络时代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一种解决方案,网络政民互动不仅有利于公众表达自身诉求,而且为政府组织提供了了解公众意见、调适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发展方向的机会,而互动效能是网络政民互动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书在梳理网络政民互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理论框架,揭示了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形成机理;从公众感知满意度和政府行政绩效两个层面分别对互动效能形成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动效能的实践路径。

王峥嵘,管理学博士,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公众网络参与及政府治理、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于《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级社会科学项目多项。

章绪论节问题缘起第二节研究价值一、理论意义二、现实意义第三节研究述评一、公众网络参与价值及动因二、电子政务演化及评价三、网络政民互动及政府回应四、网络参与效能及评估五、总结与评价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节核心概念一、公众感知二、网络参与三、政府回应四、政民互动五、互动效能第二节相关理论一、公众参与理论二、新公共服务理论三、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四、电子民主理论第三节分析框架一、政民互动的行为基础二、互动过程与互动效能三、互动效能的内在结构第三章模型构建:网络政民互动效能形成机理节研究设计一、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二、样本与资料来源三、编码分析步骤四、信度与效度第二节公众参与动因一、编码分析二、理论阐释第三节公众网络表达一、编码分析二、理论阐释第四节机理模型阐释一、编码分析二、形成机理模型构建三、形成机理理论阐释本章小结一、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基本逻辑二、影响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关键因素三、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形成过程第四章公众感知满意:互动效能的实证分析节研究逻辑第二节研究框架一、公众网络参与与感知满意二、政府网络回应与感知满意第三节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二、数据处理三、变量测量第四节政民互动总体刻画一、公众参与行为分析二、公众诉求话题分析三、政府部门回应分析第五节公众评价行为分析一、公众评价行为的总体分析二、公众评价行为的影响分析第六节公众感知满意度分析一、相关分析二、回归分析第七节公众感知满意分析模型一、公众因素二、话题情境三、个体特质和政府因素第八节研究发现及结论阐释一、研究发现二、结论阐释本章小结一、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数据分析模式二、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理论分析模型第五章政府行政改进:互动效能的案例研究节研究假设第二节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二、案例选取三、数据处理方法第三节公众感知满意度与诉求解决第四节公众感知话题领域的识别一、热点话题二、问题领域第五节政民互动的政策分析过程一、话题背景二、理解问题三、确定目标第六节基于协调会商的创议第七节政府行政改进模式的构建第八节管理启示一、基于数据探索的政务实践二、走向动态精准的社会治理本章小结一、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实现模式二、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实现机理第六章制度创新:网络政民互动效能的提升路径节网络政民互动的发展方向一、政府组织的行政努力二、公众的网络参与体验三、政民商谈的互动模式第二节网络政民互动平台的环境一、高效的信息处理二、完善的制度保障三、健全的监督体系第三节网络政民互动的组织流程一、政府组织跨部门合作二、业务处理流程优化本章小结参考文献重要术语索引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 9787513665186
条码 9787513665186
编者 王峥嵘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1-07-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20
字数 155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