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社会学批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从孟德斯鸠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到卢卡契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社会学批评的各个流派均不涉及作品文本的语义、句法和叙述结构,这既是社会学批评的特点,也不能不说是它的缺陷。皮埃尔·V.齐马在本书中所探索的社会学批评,正是尝试在研究作品和社会的关系时,把重点转移到作品的语言结构方面,使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更为全面的文本社会学批评。齐马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表现为语言的问题,“社会生活首先是通过它的言语方面与文学发生联系的”。
本书曾作为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教材使用,它由浅入深地阐明了文学社会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它的各种方法和模式,词汇和句法的社会功能,以及从精神分析批评到文本社会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使读者得以了解社会学批评的来龙去脉。
社会学批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从孟德斯鸠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到卢卡契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社会学批评的各个流派均不涉及作品文本的语义、句法和叙述结构,这既是社会学批评的特点,也不能不说是它的缺陷。
皮埃尔·V.齐马在本书中所探索的社会学批评,正是尝试在研究作品和社会的关系时,把重点转移到作品的语言结构方面,使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更为全面的文本社会学批评。齐马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表现为语言的问题,“社会生活首先是通过它的言语方面与文学发生联系的”。
本书提出并完善了文本社会学批评理论,并结合加缪的《局外人》、罗伯-格里耶的《窥视者》、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等大量20世纪经典作品,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个案研究,使理论阐释变得生动、丰满,具有可读性和启发性。
本书同时附有大量有用的参考书目及内容简介,对于文学专业的师生和研究者尤其具有阅读参考价值。
皮埃尔·V.齐马(Pierre V.Zima),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曾在爱丁堡和巴黎攻读文学社会学,1983年起在奥地利克拉根福担任比较文学教授,是当代具有批判、辩证和创新意识的文艺理论学家和批评学家。代表作有《文本社会学》(1980)、《小说的双重性:普鲁斯特、卡夫卡、穆齐尔》(1980)、《小说的无差异性:萨特、莫拉维亚、加缪》(1982)、《文学社会学批评》(1985)等。◎译者介绍吴岳添,1944年生,江苏常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曾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1986—1987年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进修文学社会学。主要成果有专著《法国小说发展史》《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左拉学术史研究》等,译著《论无边的现实主义》《苔依丝》《我们为什么忧伤:法朗士论文学》等。
序
第二版序
部分 方法和模式
章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节 引言
第二节 社会学和哲学
第三节 社会学和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体系和建制
二、集体意识、规范和价值
三、劳动分工、职责和团结
四、社会混乱
五、社会阶级
六、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
七、基础和上层建筑
八、意识形态和科学
九、意识形态和交换价值的中介作用
十、物化和异化
十一、客观性(无价值)
第二章 文学社会学中经验的和辩证的方法
节 客观性和经验的文学社会学
第二节 辩证的模式
一、黑格尔的关学和文学社会学中的辩证模式
二、卢卡契著作中的整体和“典型”
三、戈尔德曼著作中的整体和世界观
四、阿多诺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
五、马歇雷著作中的批判和意识形态
第三章 文学体裁的社会学
节 文类体系和社会体系
第二节 戏剧社会学
一、戏剧和社会混乱:让·迪维尼奥的戏剧社会学
二、个人主义的波折:莱奥·洛文塔尔
三、戏剧里的世界观:吕西安·戈尔德曼的《隐藏的上帝》
四、戏剧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贝克特和阿多诺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社会学
一、从瓦尔特·本雅明到夏尔·波德莱尔:个人印记和冲击
二、特奥多尔·阿多诺:作为批判的诗歌
第四节 小说的社会学
一、乔治·卢卡契确定的现实主义小说
二、巴尔扎克的《农民》:从卢卡契到马歇雷
三、从卢卡契到戈尔德曼:《论小说的社会学》
四、米哈依尔·巴赫金:狂欢节、双重性和小说
第二部分 文本社会学
第四章 文本社会学
节 引言
第二节 作为社会功能的语义学和句法
一、词汇和语义层次
二、叙述层次
第三节 社会语言环境
第四节 社会方言和话语
一、社会方言
二、话语(意识形态)
第五节 作为社会学范畴的互文性
第六节 小说的文本社会学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
一、社会语言环境
二、社会方言、话语和互文性
三、双重性和无差异性:《局外人》的语义学体系
四、无差异性和叙述结构
五、方法论的评述:勒内·巴利巴尔论《局外人》
第七节 新小说的社会学
阿兰·罗伯一格里耶的《窥视者》
一、社会语言环境:连续性
二、互文性: “科学的”社会方言
三、语义领域:无差异性和多义性
四、无差异性、多义性和叙述结构
五、《窥视者》里的批判和认可
第五章 社会学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
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品中的社会和心理
节 方法问题
第二节 谈吐和自恋
第三节 从精神分析学到文本社会学/18s
第六章 接受美学和阅读社会学
节 生产和接受
第二节 布拉格语言学派的阅读理论
第三节 从布拉格到康斯坦茨:接受美学
第四节 从读者社会学到阅读社会学
埃斯卡皮、尤尔特和莱纳特
第五节 作为互文过程的阅读
加缪在苏联
引证文献目录
参考书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59842015 |
条码 | 9787559842015 |
编者 | (奥地利)皮埃尔·V.齐马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1-11-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1 |
字数 | 259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