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大哉沈公

编号:
wx1202575095
销售价:
¥49.88
(市场价: ¥58.00)
赠送积分:
50
数量:
   
商品介绍

有名出版家沈昌文逝世一周年纪念集。
众多名家携手怀念,在文字中,谈一个人、一个时代的不凡。

有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于二〇二一年一月十日逝世。虽然出于尊敬,大家都称呼他为“沈公”,但他性格乐观开朗,豁达诙谐,卑己尊人,令人如沐春风。王蒙先生就曾用“大哉沈公”,来形容沈昌文先生对出版、对文化、对朋友、对读者的亲近与意义。在沈公离开的日子里,有许多朋友、同事、作者以至读者撰写纪念他的文章。我们特将这些文字结集成书,以表达对这位可亲可敬前辈的怀念。

三联书店编辑部
特约编辑:吴彬,有名编辑、前《读书》执行主编;于奇,有名出版人、文化人

编者的话
陈昕 难忘沈公
高林 别具一格的出版家——怀念沈昌文先生
郑异凡 书缘一甲子——我同沈公的交往
朱伟 沈昌文记
汪家明 文字里的沈昌文先生
陆灏 沈公的“肺腑之言”
潘振平 沈公教我做编辑
舒罕 追怀沈公
卫建民 杯酒中受教笑谈间选题——悼念沈昌文先生
陈彩虹 沈公的笑脸
陈晓卿 跟沈公吃本帮菜
丁东 悼念沈昌文先生
胡洪侠 沈昌文先生的最后一天
贾宝兰 不一样的沈公
简平 豁达的沈昌文先生
赵珩 “文化里的胃”——怀念沈公
金宏达 七律·悼沈昌文先生
李城外 尊前谈笑人依旧——深切怀念沈昌文先生
马国兴 沈昌文先生的郑州往事
罗点点 沈公你好大的福报啊!
马家辉 做个“知道分子”也不错
文敏 追忆沈公之碎念
徐庆全 “店二代”沈昌文先生
俞晓群 没有沈公的日子
张冠生 永远的阁楼
郑勇 那阁楼上的光,依然亮着——沈公最后的时光
祝晓风 沈公的幸福
杨渡 拈书微笑“白相人”——怀沈昌文先生
朱立利 沈公的晚年
沈双 废纸·档案·感情——“老沈”的私密空间
附录:挽联集萃
沈昌文生平及著译年表

     难忘沈公
陈昕
(出版人)
沈公走了,文化圈、知识界那么多人缅怀他,报刊上,网络空间,铺天盖地都在谈沈公,还有比这更高的荣耀吗?
很早认识沈公,是在一九八四年。那年,我随学林出版社领导柳肇瑞赴京组稿,去人民出版社拜访,见到了沈公。印象是他是一位机智、幽默、豁达的人,很容易接近,让人有亲近感。以后每次进京,尤其是担任上海三联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的领导后,总要到沈公处坐一坐,喝上一杯咖啡,向他请教出版方面的问题。
沈公的成就,已经有很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我自己也在两年前沈公米寿之时,写过《智者沈公》一文,谈了与沈公接触的往事。今天追思沈公,我想谈谈沈公很令我钦佩的一点,那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冲破重重阻力,想方设法出版好书、办好杂志,为社会进步做奉献的本事和智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沧海横流”的时代,新的思想、新的潮流、新的学派、新的学科,恰如千重细浪,滚滚而来。然而要把这些新思想、新潮流介绍给读者又谈何容易?我在八十年代初、中期策划编辑出版黄皮书——“当代学术思潮”时深有感触。沈公与众不同,他主要采取的是“向后看”的策略,跳过某些当代敏感的领域,翻译出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重要著作。据他自己说,这是从李慎之先生处受到的启发。于是就有了《宽容》《异端的权利》《情爱论》等风靡一时的著作的出版,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让大家补足了人类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其实,不了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思想,是很难真正理解当代学术思潮的。
《读书》杂志在八九十年代的十年间,之所以能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呼应时代的改革开放主题,团结老中青,包容左中右,推出那么多有思想、有创见的文章,与主编沈公尊重表达的自由,文前文中文后的编辑处理相关,他总能把那么敏感的话题消弭在硝烟之间,让读者得到启蒙。他还常给我们讲怎样做检讨、写检查的故事,为的是让更多的好书和文章与读者见面。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把一本有着争议的杂志,办成让知识界喜欢、领导也觉得有必要存在的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刊物,以至在《读书》很困难的时候,连乔木同志都出来,通过投稿的方式以解其困境。
沈公的这个本事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便可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体验、人生体验。不过,沈公另一个本事是可以学到的,那就是广交学界朋友,借用“外脑”。八十年代初期,新三联的人文风格在我看来,是沈公从陈原先生一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夏衍、吕叔湘、钱锺书、金克木、黎澍、李慎之等那么多文化名人支撑着《读书》和三联,他们笔端下流淌的人文气息成就了三联。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甘阳、梁治平、周国平、苏国勋、汪晖、黄平等一大批青年学人聚集在三联的大旗之下,提升了《读书》和三联出版物的现代学术思想水准。沈公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支点,他的组织才能、包容态度和不耻下问,以及各种各样服务作者的办法,使三联获得了不竭的文化资源。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耻下问的出版人,八九十年代每次到京见沈公,他总要放下身段,向我这个毛头小伙编辑了解经济学界的方方面面,更不要说他面对名家大腕时的姿态了。有了这样虚心求教的态度,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沈公作为一个别具一格的出版人,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八日
别具一格的出版家——怀念沈昌文先生
高林
(金融工作者)
沈昌文先生是一位编辑、一代出版家,终其一生,他始终活跃在编辑出版界,但他的朋友圈以及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编辑出版界,遍及思想文化各界。我是沈先生圈外的一位后辈,在我看来,沈先生和其他的出版家似乎有着一些不同,他的这些“不同”,给我留下了许多印象深刻而又值得回忆的东西。
沈先生总称自己是“知道分子”,他的口述自传也定名为“知道”。“知道分子”语出王朔,其本义多少有点贬义,但沈先牛对这个称呼却乐此不疲,有些时候还引以为豪。这除了他个性中的自谦和诙谐之外,和他所认识的编辑出版工作者的性质和地位有直接的关系。
在沈先生看来,编辑出版是一种中介和服务工作。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在某期《读书》的编后语中针对有读者提出的《读书》应当归入“精英文化”时说,《读书》的任务也只在介绍、引导、汲取,它主要工作不是在学术上进行创立和建树。如果还可以另立一个名词来表达《读书》的性质,也许可以勉强称它为“桥梁文化”,即人们也许可以通过它而到达“精英文化”之彼岸,但它本身却不是彼岸。
P1-6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72993
条码 9787108072993
编者 三联书店编辑部
译者
出版年月 2022-01-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52
字数 133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