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在整体结构上立足于“观念重构向度下的设计终结”之基础问题探讨,阐述作为“场域”表征的信息主义,阐释“真实”或“拟像”存在的用户概念,阐析认知经验与超经验互构的结构性省思,洞察作为社群化视觉逻辑的思维图式,规划对“数据神话”思辨的现实路径,展望生态意义设计美学批评的发展愿景,提出了设计美学批评话语建构的社会机制、话语类别、主体间性,以及体现信息生态“位”“链”关联的设计美学话语分析框架。
廖宏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中国用户体验联盟专家委员、用户体验专业协会(UXPA)会员。常年从事信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设计实践。
导言
一、缘起:丹托与“艺术终结”
二、语境:信息“神性”的观念重构
三、框架:观念重构向度下的“设计终结”
(一)场域勘定问题——信息:成为“场域”的“主义”
(二)主体认知问题——用户:“真实”或“拟像”的存在
(三)经验获取问题——反思:认知的经验与超经验
(四)本体回归问题——联结、路径与愿景
第1章 信息:成为“场域”的“主义”
一、信息的“斯芬克斯之谜”
二、关于信息的“主义”
(一)“忒修斯之船”
(二)弥散的信息主义
(三)学理信息主义
三、基于信息本体的“场域”
(一)物质本体、能量本体与信息本体
(二)场域中的主体及认知活动
四、“信息场”与“场交互”
(一)设计美学体验的“信息场”
(二)场交互:信息社会的设计表征
第2章 用户:“真实”或“拟像”的存在
一、作为“人”的用户
(一)自然人、社会人、信息人
(二)用户的个性系统与社会性系统
二、作为科技化的生命/生活形式的用户
(一)可以量化的“自我”
(二)为用户“画像”
三、作为社会资本的用户
(一)社会资本的辩证含义
(二)资本化的用户信息行为
四、作为“命定之物”的用户
(一)消费逻辑中的“用户”
(二)技术幻觉:走向“无”的“用户”
第3章 反思:认知的经验与超经验
一、反思的基点
(一)反思的哲学基础
(二)公共性:设计伦理意向的“应然”
(三)“自律”之外的行为限定:设计伦理的公共性规范
(四)“他律”之外的责任反思:设计伦理的公共性意识
(五)设计伦理的优选指向
二、反思的方法论立场
(一)矛盾:“实证归纳”与“观念思辨”
(二)并置:设计方法论的前行路径
(三)立场的再认识:实证主义或科学建构主义
三、反思的实践进路
(一)基础:价值范式的构建
(二)对象:用户身份的重新认知
(三)路径:从“共识”到“共同体想象”
第4章 联结:社群化的视觉逻辑
一、社群与人脑云
(一)基于信息交互的群体
(二)人脑云的产生与进化
(三)社群内在动力:人脑云的信息交互模式
二、设计意识的社群化
(一)设计的主体意识:从“用户”到“社群”
(二)设计的产品意识:从“界面”到“平台”
(三)设计的创新意识:社群中的“自我”
三、设计思维的视觉性
(一)视觉性:设计思维的另一个维度
(二)“类型”与“类型”的异化
第6章 路径:对“数据神话”的思辨
一、数据的影响力
(一)数据的当代性
(二)用数据进行创作
二、数据之美:作为设计方法的美学
(一)机器美学的启示
(二)从“机器”到“数据”
(三)设计之“美”与数据之“美”
三、数据的陷阱:后机器时代的客观性
(一)技术中性论
(二)数据生态与设计
(三)对数据的再认识
第6章 愿景:生态意义的设计美学批评
一、信息生态系统:设计美学批评话语建构的社会机制
(一)信息时代的社会机制
(二)设计范畴的信息生态系统
二、信息人:设计美学批评话语建构的主体
(一)设计生态系统中的主体
(二)设计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子
(三)设计生态系统中的美学共生论
三、信息生态“位”与“链”:设计美学批评的话语分析框架
(一)信息生态位:设计美学批评话语的社会历史维度
(二)信息生态链:设计美学批评话语的产业维度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306073969 |
条码 | 9787306073969 |
编者 | 廖宏勇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2-02-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1 |
字数 | 365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