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地区地区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优选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评论称: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岳南等作家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优选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第一章 闻道在蜀都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
◎结缘在山中
◎一代名媛沈性仁
第二章 小镇故事多
◎此情可待成追忆
◎由决裂到言和
◎李约瑟难题的症结
第三章 山下旌旗在望
◎一号作战计划
◎一寸山河一寸血
◎江水无语东流去
第四章 胜利的前夜
◎延安访问
◎与傅斯年夜谈往事
◎梁思成:日本京都、奈良的恩人
◎天降喜讯
◎日月重光
第五章 北大春秋
◎弃北大人内阁
◎蒋梦麟辞别北大之谜
◎周作人骂傅斯年“驴鸣”
第六章 血染红土地
◎“独眼龙”被困五华山
◎李宗黄入主云南
◎“一二·一”惨案
第七章 大角逐
◎关司令痛殴李宗黄
◎神秘人物暗中操纵学潮
◎学潮汹涌中的傅斯年
第八章 大幕在黄昏中落下
◎梅贻琦夹缝中突围
◎闻一多与傅斯年叫板争胜
◎联大悲情录
◎南雁北归春迎客
第九章 独宿春城灶炬残
◎“国宝”刘文典
◎铁蹄下的书生骨气
◎刘文典广场讲《月赋》
◎神秘的磨黑之行
◎闻一多对刘文典一剑封喉
第十章 血性男儿
◎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
◎青岛大学的《驱闻宣言》
◎闻一多与“二家”
第十一章 从学耆到“斗士”
◎陈梦家与吴晗
◎专业不同心同仇
◎十字街头异乡客
第十二章 闻一多之死
◎“斗士”是如何炼成的
◎谁缔宣和海上盟
◎子弹穿过头颅
第十三章 残阳如血
◎胡适归国
◎谁知明月照沟渠
◎马神庙旁,一片神鸦社鼓
第十四章 穿越历史之门
◎研究乌龟壳的人
◎郭沫若赐给的教训
◎抗战八年书
第十五章 还都南京
◎山坳里躁动的灵魂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有情人终成眷属
◎冲出夔门
◎81名院士出笼
第十六章 山河崩裂
◎国宝争夺战
◎学人抢救计划
◎金陵王气黯然收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
◎人生长恨水长东
增订版后记 2011年4月底,《南渡北归》的第三部《离别》简体字本终于出版上市。5月,台北时报出版公司一气推出正体字版《南渡北归》之《南渡》《北归》《伤别离》三部曲,在台北的诚品书店和诸家大小不一的书店、电子网络平台与读者见面。海峡两岸在如此接近的时间里推出这部以抗战时期为主轴,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理想、追求与不同命运的著作,对读者形成的冲击与出版人、编辑、作者等此前预想的效果基本吻合。因这部著作牵涉的人物和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被屏蔽、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世人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一个世纪之初,突然将消失的人物与湮没的故事发掘出土,自然使读者眼睛一亮,并抱有一种对消失的那段往事怀念的温情与敬意。有了这一个心灵的切合点,读者迅速做出回应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就成为一种自然的事情。而在这个时空里,约超过一百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电子网站,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予以报道,客观上增加了传播力度、广度和深度,使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给予关注、阅读和讨论。随着2011年底《亚洲周刊》将本著评为该年度非虚构文学类作品十大好书之冠,以及台湾地区地区出版方抓住机遇先后两轮大规模调动媒体力量多方面进行跟踪宣传,使作者本人和这部著作在优选华人圈读者中的知名度与热度进一步提升,并在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的地域、圈子引发了新一轮“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大师之后还有大师”等广泛讨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版人与作者收到海内外邮件和微博私信三千余封,其中多半是赞誉,但批评者也不少,更多的是从关怀爱护的角度,对书中不恰当的观点、提法、疏漏舛误,特别是错别字予以提示、指教,希望再版时加以改正。 蒙读者朋友和出版方的双重好意,当时已受聘为台湾地区地区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的我,决定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借在台岛的便利,对拙著进行全面的纠偏改错,还原增补,添加部分以前没有收入的内容。其间,除查阅台湾地区地区清华大学、台湾地区地区大学、中央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甚至佛光大学图书馆资料,更多的是每日坐班车,由台湾地区地区清华大学所在的新竹市到台北市南港区“中央研究院”大院内附属研究所,特别是闻名海内外的史语所资料室、傅斯年图书馆、近史所档案室、胡适纪念馆等查阅相关图书、资料、档案,在此基础上对书中涉及的历史史实排比考察,详加考证,对错讹之处予以改正,特别是对近期新增加的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原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公超于国共易鼎之际赴台湾地区地区,以及后半生的史实人事更是着意搜寻,并通过各种渠道访问与蒋叶二公有交往、幸存于人世的同事、同僚或下级、朋友、学生辈人物,通过现实的回忆还原本真,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二公在台岛的旧事大体构划了出来,给世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现在回忆起来,如果不是本人亲到“中研院”史语所、近史所、傅斯年图书馆等民国文献、史料、档案丰富浩瀚之地加以稽考钩沉,探赜索隐,寻寻觅觅,访问与之相关联者,要构划出这样一个轮廓是不太可能的。那么,蒋叶二公的本事与他们那个时代隐藏的秘史,或许就永远埋入尘土中不为世人所知了。今天,读者在看过蒋梦麟、叶公超晚年的际遇之后,或许会生发出上述感想并和我一样为二公的命运扼腕、唏嘘吧。 本次增补修订,得到了海峡两岸学术界、教育界、文学界、企业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帮助,由于人数众多,实在无法一一举出,权且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吧。 岳南 2015.7.12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SBN | 9787540472115 |
条码 | 9787540472115 |
编者 | 岳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15-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569 |
字数 | 670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