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德川家康(全3辑)+菊与刀(共14本)

编号:
wx1202674281
销售价:
¥451.35
(市场价: ¥543.80)
赠送积分:
451
商品介绍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书写德川家康用兵、驭人、齐家、治国的一生,被誉为“史书、权书、商书三合一”。
★《德川家康**辑:崛起三河》展现了德川家康丰满、曲折的青少年时代,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与谋略、权术与玄机。运筹帷幄,权谋诡道;战场与后闱交错,正邪与善恶纵横;用兵以诈道,驭人以心道;要紧处动人心魄,动情处肠断魂伤;前后呼应,有伏笔,有隐语,有难言之隐,有人世之艰,有浩然之气。
★我相信,《德川家康》的智慧是成功的管理者推荐要件。——申宪澈(韩SK株式会社前任社长)
★《德川家康》与世上说的历史小说有点不同,尽情发挥了作者的空想。——山冈庄八
 
......
《菊与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文化人类学家的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本书即是这个研究的成果。“菊”本是日本皇室的徽章,“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则用这二者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书共分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别阐述了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甚至还包括日本人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和怎样教育孩子等方面。本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它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70多年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的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推荐阅读书目。
......
《德川家康》

《菊与刀》
《菊与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文化人类学家的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本书即是这个研究的成果。“菊”本是日本皇室的徽章,“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则用这二者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书共分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别阐述了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甚至还包括日本人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和怎样教育孩子等方面。本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它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70多年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的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推荐阅读书目。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日本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著《德川家康》分三辑:《德川家康第一辑:崛起三河》《德川家康第二辑:双雄罢兵》《德川家康第三辑:王道》。
有名历史学家柏杨说:“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德川家康第一辑:崛起三河》,共4册,完整展现了德川家康从一介孤儿人质,到独立统兵、初识战事艰险,再到将驭人之术、用兵诡道稔熟于胸,终成“五国之主”。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第三辑:王道》,共5册,讲述了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病殁后继承秀吉“给天下苍生带来太平”的遗志,在江户开创幕府,颁布《武家诸法度》,明确公家和武家的政权范围,确立“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此外,撤兵朝鲜,积极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使民安居乐业。德川家康一生节俭、勤政、爱臣民、忧天下,直到他七十五岁逝世。
......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第三辑:王道》,共5册,讲述了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病殁后继承秀吉“给天下苍生带来太平”的遗志,在江户开创幕府,颁布《武家诸法度》,明确公家和武家的政权范围,确立“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此外,撤兵朝鲜,积极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使民安居乐业。德川家康一生节俭、勤政、爱臣民、忧天下,直到他七十五岁逝世。
《菊与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是节节胜利,正大踏步向日本本土推进。随着胜利的临近,一系列问题也摆在了美国政府的面前: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况下,日本会投降吗?一旦美军登上日本本土,日本人会不会拼死抵抗而给美军带来巨大伤亡?占领日本后,如何改造日本社会,要不要保留天皇……所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就成了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同年6月,本书作者奉命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加以研究,以期找到答案。《菊与刀》就是这份答卷,它其实就是作者在对日本文化进行分析后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事实证明,书中的观点对日后美国对日关系及政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尽管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但无论是从它对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还是从它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来看,《菊与刀》都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菊”与“刀”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时的两种心态,也是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写照,作者分别从政治结构、社会阶层划分、消遣娱乐、人情世故,甚至是对儿童的教育等日本社会的不同领域都进行了剖析,不仅论理清晰,而且文笔也很流畅、优美。
......
《德川家康》
日本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著《德川家康》分三辑:《德川家康靠前辑:崛起三河》《德川家康第二辑:双雄罢兵》《德川家康第三辑:王道》。
有名历史学家柏杨说:“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乃是何许人?
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德川家康第二辑:双雄罢兵》,共4册,讲述了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武运昌隆之时,不为一已之利发动战争,而是积极地与秀吉握手言和,明哲保身,积蓄力量,成为秀吉在东部地区的坚强后盾。双雄罢兵,二者共同为日本的和平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第三辑:王道》,共5册,讲述了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病殁后继承秀吉“给天下苍生带来太平”的遗志,在江户开创幕府,颁布《武家诸法度》,明确公家和武家的政权范围,确立“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此外,撤兵朝鲜,积极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使民安居乐业。德川家康一生节俭、勤政、爱臣民、忧天下,直到他七十五岁逝世。
《菊与刀》
《菊与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是节节胜利,正大踏步向日本本土推进。随着胜利的临近,一系列问题也摆在了美国政府的面前: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况下,日本会投降吗?一旦美军登上日本本土,日本人会不会拼死抵抗而给美军带来巨大伤亡?占领日本后,如何改造日本社会,要不要保留天皇……所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就成了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同年6月,本书作者奉命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加以研究,以期找到答案。《菊与刀》就是这份答卷,它其实就是作者在对日本文化进行分析后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事实证明,书中的观点对日后美国对日关系及政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尽管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但无论是从它对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还是从它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来看,《菊与刀》都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菊”与“刀”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时的两种心态,也是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写照,作者分别从政治结构、社会阶层划分、消遣娱乐、人情世故,甚至是对儿童的教育等日本社会的不同领域都进行了剖析,不仅论理清晰,而且文笔也很流畅、优美。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有名历史小说家,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优选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
《德川家康》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有名历史小说家,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优选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

......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有名历史小说家,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优选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

《菊与刀》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 美国有名文化人类学家、诗人。她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二战期间,她先后对荷兰、德国、泰国、日本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尤其对日本的研究贡献优选。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
《德川家康》
山冈庄八(1907-1978):
日本有名历史小说家,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优选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有名历史小说家,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优选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

《菊与刀》
《菊与刀》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 美国有名文化人类学家、诗人。她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二战期间,她先后对荷兰、德国、泰国、日本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尤其对日本的研究贡献优选。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菊与刀》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天文十年,公元一五四一年。是年,武田信玄二十一岁,上杉谦信十二岁,织田信长八岁,日后的平民太阁丰臣秀吉,尚是一个蓬头垢面的六岁孩童。
     大海彼岸,一衣带水的邻邦大明国,已至其中后期。欧洲,查尔斯五世向法兰克一世宣战并入侵法国;亨利八世已继承爱尔兰王位,对苏格兰国王詹姆士虎视眈眈,只欲除之而后快……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处处笼罩着战争的乌云。
     三河冈崎城内。
     虽说还是冬日,但已到了正月,天气开始变得温和。院子里伊势的东条持广赠送的那棵柑橘树上,已经挂满金灿灿的果实,芳香四溢。恐是被香气所诱,院子里的鸟雀格外多。年仅十六的城主松平广忠已沉默地凝视鸟雀多时。和煦的阳光下,去年桃花盛开时节出生的长子勘六,不时爬到广忠身前,抬头看看愁容满面的父亲。
     见此情形,阿久的心头如有冷风吹过。阿久乃松平广忠同族松平左近乘正之女,十五岁时嫁与当时年仅十三的广忠做侧室,如今已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身形虽显柔弱,却亦颇有几分娇艳。若是遣退侍女,只剩下他们三人时,看起来不像是一家三口,倒像是姐姐在看护和照料着两个弟弟。
     “大人还没下定决心吗?”阿久道,“您若不答应,妾身必将遭到严厉的指责,家臣也定然会以为,是妾身出于嫉妒在阻止大人决断。”
     “阿久,你为何不像他们说的那般,表现出一点嫉妒之意?你我当时可是以正室相约……难道你忘了?”
     “妾身没忘……但一切都是为了松平家的未来啊。”这时,勘六依偎到母亲身边,阿久抱起他,继续道,“而且,听说於大小姐是出了名的美人,人们都称赞她有见识,有器量。真希望大人您能早早将她迎娶过来,好让家臣们安心。”
     广忠猛然抬眼盯着阿久,年轻而苍白的脸上怒气骤生:“你也想让我娶仇人之女,向人俯首帖耳?”
     “可这是为了大局——”
     “休要说了!”广忠狠劲拍了拍膝盖,激动地沉默着,眼圈不知不觉红了。良久,他才声音嘶哑道:“於大乃继母之女。她既是仇人的女儿,又是名义上的妹妹。我怎可为了苟且偷生,娶妹为妻……”他再也说不下去。
     阿久道:“作任何决定,都要考虑长远利益。”她声音很低,却一字一顿,异常坚决。
     广忠与阿久提到的於大,乃刈谷城城主水野忠政之女。刈谷与冈崎接壤。就在去年,广忠与忠政整整打了一年仗。
     於大小广忠两岁,芳龄十四,姿色远近闻名。年轻的广忠倒也不是未生过一睹芳容的念头,但他只是把她看作继母华阳院的女儿、自己的妹妹,而非要为政治作出牺牲的可悲女子。水野忠政定会晃动着他那颗肥圆的脑袋,带着阴险的笑容自言自语:“要是让於大嫁给松平广忠,对我来说可是有不少好处啊。”
     “阿久,我生母去世之后,继母嫁过来,你可知当时人们如何议论?”
     “这……妾身哪里知道。”
     “恐怕你即便知道也不会说。每每想到这些往事,我就觉得甚是难堪。”广忠一想到这些,便觉愤懑难抑。
     “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不!”广忠双眼冒火,“继母在刈谷城为水野生了五个孩子,忠守、信近、忠分、忠重,以及於大,个个容貌端正,身强体健。忠政为何舍弃为他生下那么多孩子的女人?又为何让她改嫁先父……”
     阿久立刻扑到广忠膝上,道:“大人万万不可如此说话。您要是这样说,阿久我……我……”
     此次事件中,阿久处境最是尴尬。水野忠政奸诈无情,他当年能够舍弃一个为自己生了五个孩子的女人,并让她改嫁松平氏,不难料想,他将女儿於大嫁到松平家之后,为广忠生下长子的阿久,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目前松平氏实力远逊对手水野氏。水野氏与松平氏同仕于骏府的今川氏。但近年来尾张的织田信秀势力逐渐扩张,广忠的叔祖樱井的松平信定等人,正企图和织田信秀里应外合,将冈崎城据为己有。故冈崎家臣阿部大藏、大久保新八郎忠俊等人,都苦口婆心劝说阿久:“无论如何,请夫人多多担待。城主还年轻,您定要劝他答应这门亲事。”阿久的命运就此被卷入关系松平氏生死存亡的大事之中。广忠却始终未曾应允这门婚事。他深信,先父清康乃是中了水野忠政的奸计,才娶了水野氏五个孩子的母亲。
     广忠看看自己身边泣不成声的阿久,望望幼小天真的勘六,突然眼睛一亮,道:“阿久,我有主意了。”他扫视了一眼周围,然后在阿久耳边低语一番。阿久听着听着,脸上渐渐没了血色。
     “你明白了?”广忠压低声音,再次小心环视了一圈四周。
     阿久紧紧盯着广忠的眼睛,颤声道:“这么做,太、太残忍……”她的脸开始抽搐,放在膝上的双手也颤抖起来。
     “这有何残忍,不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话可以这么说,但於大小姐是无辜的呀。”
     “无辜?我又有何辜?祖父和父亲都死于敌人刀下,我终有一日亦会如此。在这个世上,你不杀人,人必杀你。有人不就是为了生存,才把自家五个孩子的母亲送给对手吗……”
     “嘘——”阿久打断广忠。空阔的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是阿久的侍女阿万。她禀报道:“太夫人从北苑过来了。”二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广忠慌忙起身,准备去迎接继母。
     “不必拘礼。都坐着吧,这样很好。”清脆的声音传来,华阳院满面笑容走了进来。“呵,勘六也在。才几日未见,又长大了好多。来,乖孩子,让祖母抱抱!”广忠之父清康遇刺后,华阳院便落发为尼,法号源应。她虽已三十好几,却风韵犹存。勘六很是喜欢祖母,喜滋滋地爬上华阳院的膝头。
     “今日天气真好。”华阳院哄着膝头的稚儿,道,“从北苑过来时,顺道瞅了一眼酒谷和风吕谷,见到三五成群的黄莺,梅花也快开了,日子过得真快。不久前还与水野氏在寒风中苦战呢。”
     广忠略带讽刺地看了华阳院一眼。华阳院并不理会,若无其事地继续道:“广忠,於大今日晨来函了。”听到此话,阿久轻轻起身,走了出去。“年轻女子总是满脑子想着高兴事儿。她为松平氏和水野氏的和谈而高兴。信中哪,还猜测你的品性习惯,口气中对未来满心欢喜呢。终究还是不知道世事的艰险哪……她又明白多少人情世故?”华阳院轻轻举起勘六,大声笑道,“小勘六,比起你过世的祖父,你爹还差得远啊……如今东有今川,西有织田,甲斐有武田,小田原有北条。诸强环峙,松平水野继续争斗,只会两败俱伤,最终被人一口吞掉。广忠,这门婚事啊,可是我思前想后才提出的,你好生想想吧。”言罢,华阳院放下勘六,在他的笑脸上亲了一下。
     广忠对继母的自以为是和悠然自得实在难以忍受。父亲生前确实承认这个女人颇有才识。正因如此,广忠听到她拿自己与父亲比较,责怪他太不成熟时,不禁暗自恼恨,口头上却道:“既然是母亲的意思,孩儿自然没有异议。”
     “如此我便放心了。其实,这也是你父亲的心愿。”
     “父亲的心愿?”
     华阳院直视着广忠,道:“广忠,女人悲哀的命运,男人终无法明白。人生浮华,生离死别,都如梦如幻。一女侍二夫三夫,都不过是为了子孙代代繁荣昌盛。”
     “母亲的意思……您想在冈崎城中留下水野氏的血脉?”
     “不,是要遵照你父亲的意思,留下我这个老太婆和松平氏共同的血脉。”
     广忠疑惑地低吟一声。事实上,他对继母嫁给父亲的真实情形并不甚清楚。他一直认为,一切都是水野忠政的阴谋,继母乃是被水野强行塞给父亲做续弦的。
     可事实并非如此。清康主事时,松平氏实力远胜水野氏。一日,清康拜访水野忠政,在酒席上见水野夫人风姿绰约,不由口出戏言道:“把这个美丽贤淑的女人给了我罢。”华阳院当时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了,可卑弱的忠政却不能对清康的戏言一笑了之。由于畏惧清康,忠政不声不响休掉了妻子。未久,清康便把华阳院娶过了门。华阳院那时的悲伤,何人能解?
     如今,松平水野两家的实力跟当时接近调了个个儿。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华阳院希望两家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但每战必失、日渐势衰的广忠,哪里能解得她的这些心思?
     “母亲既然这般说,孩儿就娶她过门。但,於大若是不能生育,我便休掉她!母亲可同意?”广忠有些咄咄逼人。华阳院却微笑着点了点头,她神情间流露出来的淡漠又激起了广忠的意气。他竖起双眉,道:“还有,若是松平水野两家迫不得已再动干戈,我必将水野氏赶尽杀绝。斯时请母亲莫要阻拦孩儿。”
     华阳院又笑了:“你自便吧。”男人的世界是崇尚武力的修罗场。在那里面,女人能做的事只有一件,便是委曲求全,生儿育女,让下一代来征服统治这个世间。
     广忠无言以对,再怎么意气用事,他亦不能将方才与阿久密议之事说出口。正在此时,众家臣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主公,刈谷城派来了使者。”大久保新八郎刚一坐下,便急切地禀道。
     “看来水野忠政对这门婚事甚是热心。”高大壮硕的阿部大藏自言自语地说着,向侍女阿万递了个眼色。阿万心领神会,从华阳院手中接过孩子,出门去了。
     “现在我们只能忍。”叔父藏人信孝带着几分顾忌,偷看了一眼华阳院,叹道,“我们必须积蓄实力……而且於大小姐乃太夫人的亲骨肉,这也算得上一门不错的姻缘。”
     “不,这些只是小事。我们须综观全局。”大久保新八郎直视着广忠,道,“究竟谁能称霸天下,我们必须心中有数。”
     “谁能?”
     “听说武田晴信时时觊觎骏府,今川氏正如日中天,织田信秀也以日出之势迅速扩张,足利氏家臣们亦不可轻视……在诸强夹缝之中,小藩必须避免相互争斗,力求睦邻友好,同声连气,想尽办法生存下去。”
     “言之有理,现正值危难之机,婚事又是对方主动提出,真是祖宗在天有灵,助我松平氏获此良机。”
     华阳院一直在旁听众人讨论,微笑着默不作声。此时她挥了挥手,道:“各位不必担忧。”“太夫人的意思是……”“我已劝过广忠,他会顾全大局,娶於大过门。你说呢,广忠?”
     广忠满脸不快,把头扭到一边,道:“这种好事,孩儿求之不得。”
     “恭喜!”
     “恭喜主公!”
     老臣们纷纷祝贺,都高兴得大笑起来。对他们来说,婚姻和女人,都是让家族存续下去的手段和工具。将女人迎来送往以化解双方的矛盾,试图在敌人内部播下自己的种子,本来高贵纯洁的男女之情,被迫屈从于生存的理性。
     广忠想到这里,怒从心起,不由板起脸道:“好了,休再笑了!”他暗自思量:他们一定不会觉察我让阿久加害於大的事,我岂会乖乖听水野的!他缓了缓语气,道:“事已决定,抓紧去办。诸事务必和母亲大人多多商量,以求稳妥。”
     “遵命!”老臣们相视而笑。在他们看来,再也没有比这个策略更成功、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刈谷城中,水野忠政得知松平广忠答应了婚事,大喜道:“好!我这一生总算有了个圆满的结局。”去岁秋天以来,水野忠政的白发越发多了。他让近侍帮自己拢起头发,然后差人把小女儿於大叫进来。
     於大脸颊丰润,这一点像忠政;晶莹剔透的皮肤则像母亲。此刻,她已知晓自己将要嫁到母亲所在的那座城,满脸微笑。
     “你高兴吗?”忠政柔声问道。
     “能够在那儿见到母亲,女儿很好高兴。”
     “是啊……为父也甚感欣慰。”水野忠政长得凶神恶煞,但对这个自小缺乏母爱的小女儿却格外温和。
     就十四岁的女子来说,於大个头也算高的了。一双丹凤眼,乌黑的头发里露出圆润的粉红色耳垂,很好漂亮。除了白皙的脖颈,以及圆圆的肩头透露着几分成熟的妩媚之外,她尚未摆脱稚气。於大的性格在几个兄妹之中乃是最复杂却又最活泼的一个,说话干脆利落,柔顺的笑容背后隐藏着坚强和机敏。她对父亲的理解,也超过了兄弟姊妹。
     “都说出嫁优选避开正月和九月。不必理会这些迷信的说法,想到哪一日,哪一日便是良辰吉日。”
     “是。女儿也这么认为。”
     听到於大干脆的回答,忠政微笑着点了点头,“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对方将于戌日送来聘礼。你嫁过去之后,我们父女也就再难相见了。今日,你就给为父好好捶捶背吧。”
     “是。”天气格外晴朗,春风荡漾,於大的手轻轻落在父亲的肩头。“孩子,慎重起见,我想最后问问你,你可知为父为何对这门婚事如此关心?”於大在父亲身后小心地摇了摇头,没有吱声。她心里甚是明白,却要让父亲说出,这正是她聪明过人之处。“老臣们……不,就连你的几个兄长,都有不少强烈反对这门婚事。你知道吗?”
     “这些事,女儿略有耳闻。”
     “他们都想趁松平广忠年纪尚轻时灭掉他,但那不过是匹夫之勇。”
     “孩儿也这样认为。”
     “哦?要是两家真的开战,到时候灭亡的不是松平氏,而是我们水野氏。”忠政突然把脖子扭到左边,道,“帮我捶捶脖子根儿。”他活动了几下右手,继续道:“有一事为父得向你说说。我犯了一个大错,以为把你母亲送到冈崎城便是赢了,但事实证明,那只不过是大欠思量、落人耻笑的失算之举。”房中格外沉寂,只有捶背的声音轻轻在室内回响。
     忠政故意不面对女儿,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调,向即将被送与敌人的爱女交代最后的话:“当年广忠之父清康向我索要你母亲时,我很好生气,暗骂他浑蛋,尤是看他不起,以为他不过是个好色之徒。虽然心里委屈,但我当时以为自己赢了。你母亲留下五个孩子,独自去了冈崎城,只要她在冈崎一日,水野氏便会安然一日。”
     忠政的语调越来越激动,於大的眼睛亦湿润了。父亲对母亲用情之深,於大自然甚是清楚。故她尽管十分思念母亲,却从未怨恨过父亲。
     “……在此事上我的想法并无大错。水野氏现在不是平安无事吗?但我原来的打算,乃是先将你母亲送去为质,然后寻机灭掉松平氏,我的计划却失算了。你母亲乃有德之人,家臣们至今还对她心怀敬意。与松平氏在战场上对垒的大将都是她的儿子,无论嘴上宣称如何英勇,他们也绝不会摧毁母亲居住的城池。因为只要摧毁对方,就相当于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说到这里,忠政突然停下了,他感觉什么东西滴落到了脖子上。“哈哈哈……没有什么好哭的,都是过眼云烟,都过去了。”
     於大没有停手,只是点了点头。“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输的还是我。忽略了感情的策略,并非真正的策略。我因此事而受到神灵重重的惩罚。於大,你能明白吗?”
     “孩儿明白母亲不在时,父亲心中的忧伤与孤独。”
     忠政点了点头:“我确实很孤独。松平清康精通世故人情,竟将五个孩子的母亲要了去……一想到此,我便恨得快要发疯了……但这一切从今日起烟消云散了。在这乱世之中,小聪明小伎俩无济于事。我现在总算明白了,毫无意义的悲叹往往都是因为自作聪明。”於大停下手。她细长的眼睛小心翼翼地盯着父亲,静静地听着。
     “为父决定不计前嫌,真心诚意希望两家以诚相待,一致对外,这是真正的制胜之道。你明白吗?我将自己贞洁而贤惠的妻子送与了别人,为此尝尽苦头。此后不如索性将怨恨化为祈祷,奉上我心爱的女儿,以求神佛的保佑。”
     於大无言,唯有默默地点头。她的手再次动了起来。忠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近年来,我和松平家屡燃战火,不是为了摧垮他们,而只想让……你嫁过去时更体面一些……你明白为父的苦心吗?”
     於大深爱着冈崎城内的母亲,当然也深爱父亲。
     杀人、被杀,算计人、被人算计,人们崇尚并依赖着武力,却积累了无尽的悲哀和怨恨。所谓的悲苦人间,恐就是如此了。父亲如今就要摆脱这个世界的桎梏了。於大心想,即使为了父亲,自己也要成为两家联盟的坚实纽带。
     “让女儿给父亲捶捶腰吧。”於大扶着忠政躺下,用她十四岁少女天真的话语抚慰着老人沧桑的心。“女儿很幸福,从未被任何人憎恨过、讨厌过。”
     忠政心头油然生出一股暖意。女儿看到了他心中的不安,才说这些话让他放心!“是啊。”他感叹。“女儿一向深得父母和兄长们的疼爱……将来定也能得到冈崎人的敬重。女儿生来就是幸福的。”
     “是啊,以你的性情,断不会招人憎恨,可是,孩子……”
     “父亲。”
     “你不应只知接受别人的爱,也要主动去爱他人。你想过吗?”
     “是。女儿会用心去爱冈崎家的珍宝。”
     “珍宝?”
     “便是冈崎忠诚、杰出的家臣们……母亲在她的信函里提到了。”
     “哦……”忠政不由得坐了起来。他无须多言,方才说两家相争,水野氏必会落败,就是因为松平氏拥有一批精明干练的家臣。“孩子,此事要谨记于心。这么说,我比你还是要幸运一些……罢了,罢了。哈哈哈!”
     话音刚落,一人不经通报,带着长刀径直闯了进来。是次子信元。他瞥了於大一眼,道:“父亲大人,我想单独跟您谈谈。”说完便大咧咧地坐下。
     “於大,你先下去吧。”忠政说着,坐起来,整了整衣襟,霜白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信元,“是否尾张又有消息了?”
     信元性格刚烈外向,与父亲迥然不同。他重重点了点头,道:“於大的婚事,您不打算改变主意吗?”
     “事已至此,何来此言!”
     “织田信秀已经起了疑心。这样恐怕于我们不利。”
     “哼!那就传话给尾张,说我们此举是要设计除掉广忠。”
     “父亲!”
     “怎么了?”
     “孩儿再说一遍。请您改变主意,现在正是吞并冈崎的大好时机呀。”
     信元挺起腰板,气势逼人——他并非华阳院亲生。忠政静静地看着信元,只是微笑。涨潮了,外边隐隐约约传来了波涛声。
    
......
《菊与刀》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在美国人曾经遇到的,并与之全力战斗过的敌人中,日本人最让人困惑。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和美国人截然不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情况在美国人参与过的战争中从没有过。正如1905年时的沙俄一样,美国面对的是一个全副武装、受过训练的民族,但它又不属于传统的西方文化。对西方人来说,战争惯例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日本人却不这样想。所以,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上进行的战争,就不限于岛屿登陆作战问题和后勤保障问题。为了打败日本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
     这很困难!日本打开国门至今已有75年了,可我们对他们的描述仍在使用令人困惑的词句,如“但是,又……”等。一位严谨的观察家在描述其他民族时,不会一边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一边又说他们“蛮横、傲慢”;一边批评他们顽固不化,一边又称赞他们“能够适应改革的潮流”;一边说他们性情温和,一边又说“他们不会轻易受人控制”;一边说他们仁厚、忠义,一边又说他们“野心勃勃、叛逆凶残”;一边说他们勇敢,一边又说他们懦弱;不会既说他们依赖别人的评价,又说他们有自己的准则;不会说他们既欣赏西方文化,又说他们如何保守;不会在一本书里介绍他们如何爱美,如何尊重演员和艺术家,如何陶醉在菊花栽培中,却又在另一本书里告诉人们他们热爱刀剑、穷兵黩武。
     但是,这些看似无法统一的矛盾却如同经纬一般交织在日本人的个性中。如果把他们比喻成一幅画,那么这幅画中就会既有“刀”,也有“菊”。日本人好斗而温和;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化却又审时度势;驯服但不甘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懦弱;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介意别人的评价,可是当他们的恶行不为人所知时,就会继续作恶。他们的士兵纪律严明,却又经常犯上。
     了解日本人已是美国的当务之急。我们不能对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置之不理。我们正面临一些重要问题。日本人下一步会怎么做?我们必须进攻日本本土才能让他们投降吗?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从日军俘虏的身上,我们能获得什么情报?我们应采取何种宣传策略,才能削弱他们顽抗到底的意志?一旦战争结束,我们需要对日本实行长期军事管制吗?美军是否要继续在日本的山地丛林中,与疯狂顽抗的军国主义分子战斗呢?战争结束前,日本会不会爆发像法国或俄国那样的革命?如果有,谁会是革命的?如果没有,日本会灭亡吗?
     1944年6月,我接受委托研究日本,为了了解日本民族的真面目,我被许可使用一名人类文化学家能够使用的一切研究方法。这年夏初,美军开始对日军实施大规模的反攻。很多美国人都以为对日战争要持续3年或10年,甚至更久。在日本,有人认为这场战争会持续百年左右。他们认为,美军虽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胜利,但是前线距日本本土还有好几千英里远。所以,日本官方根本不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日本人仍然认为自己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1944年6月以后,靠前形势发生了变化。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战争很快就会胜利。盟军一直优先考虑欧洲的战略已无必要。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在塞班岛登陆,为日本的失败拉开了序幕。美军与日军不断短兵相接。在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等地与日军的战斗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敌人是多么可怕。
     所以,到了1944年6月,对于我们的敌人――日本,我们必须解答有关他们的一些疑问。这不仅涉及军事、外交政策,还涉及在前线散发宣传单,我们必须得到真实可靠的答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日本决策层的动机与目的,了解他们漫长的历史,了解他们经济和军事上的统计资料;还要了解日本政府对其国民的期望程度,了解日本人的思想和情感习惯;以及了解制约他们行动和想法的因素;我们必须把决定美国人行动的惯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放在一边,尽量不对日本人轻率做出结论。不要以为我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我的任务是艰巨的。美国和日本在交战。在战争中,把一切责任归咎于敌国很好容易。可是,如果想知道敌人对人生的看法却不容易。但我必须完成任务。关键在于:日本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而不是处于他们的位置时,我们会怎么做。我必须收集他们在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资料,作为有利条件加以利用。我必须仔细观察他们在战斗中的进攻方式,暂时不把这当军事问题对待,而只是看作文化问题。与平时一样,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也具有日本民族的典型特征。在战争中,他们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是什么?日军领导人鼓励士气、打消国民对战争的疑虑,以及在战场上指挥、调动部队的方式,显示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民族力量?我必须对战争的每个细节加以认真研究,以揭示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特征。
     P1-4
......
《菊与刀》
《菊与刀》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在美国人曾经遇到的,并与之全力战斗过的敌人中,日本人最让人困惑。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和美国人截然不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情况在美国人参与过的战争中从没有过。正如1905年时的沙俄一样,美国面对的是一个全副武装、受过训练的民族,但它又不属于传统的西方文化。对西方人来说,战争惯例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日本人却不这样想。所以,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上进行的战争,就不限于岛屿登陆作战问题和后勤保障问题。为了打败日本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
     这很困难!日本打开国门至今已有75年了,可我们对他们的描述仍在使用令人困惑的词句,如“但是,又……”等。一位严谨的观察家在描述其他民族时,不会一边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一边又说他们“蛮横、傲慢”;一边批评他们顽固不化,一边又称赞他们“能够适应改革的潮流”;一边说他们性情温和,一边又说“他们不会轻易受人控制”;一边说他们仁厚、忠义,一边又说他们“野心勃勃、叛逆凶残”;一边说他们勇敢,一边又说他们懦弱;不会既说他们依赖别人的评价,又说他们有自己的准则;不会说他们既欣赏西方文化,又说他们如何保守;不会在一本书里介绍他们如何爱美,如何尊重演员和艺术家,如何陶醉在菊花栽培中,却又在另一本书里告诉人们他们热爱刀剑、穷兵黩武。
     但是,这些看似无法统一的矛盾却如同经纬一般交织在日本人的个性中。如果把他们比喻成一幅画,那么这幅画中就会既有“刀”,也有“菊”。日本人好斗而温和;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化却又审时度势;驯服但不甘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懦弱;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介意别人的评价,可是当他们的恶行不为人所知时,就会继续作恶。他们的士兵纪律严明,却又经常犯上。
     了解日本人已是美国的当务之急。我们不能对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置之不理。我们正面临一些重要问题。日本人下一步会怎么做?我们必须进攻日本本土才能让他们投降吗?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从日军俘虏的身上,我们能获得什么情报?我们应采取何种宣传策略,才能削弱他们顽抗到底的意志?一旦战争结束,我们需要对日本实行长期军事管制吗?美军是否要继续在日本的山地丛林中,与疯狂顽抗的军国主义分子战斗呢?战争结束前,日本会不会爆发像法国或俄国那样的革命?如果有,谁会是革命的?如果没有,日本会灭亡吗?
     1944年6月,我接受委托研究日本,为了了解日本民族的真面目,我被许可使用一名人类文化学家能够使用的一切研究方法。这年夏初,美军开始对日军实施大规模的反攻。很多美国人都以为对日战争要持续3年或10年,甚至更久。在日本,有人认为这场战争会持续百年左右。他们认为,美军虽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胜利,但是前线距日本本土还有好几千英里远。所以,日本官方根本不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日本人仍然认为自己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1944年6月以后,靠前形势发生了变化。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战争很快就会胜利。盟军一直优先考虑欧洲的战略已无必要。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在塞班岛登陆,为日本的失败拉开了序幕。美军与日军不断短兵相接。在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等地与日军的战斗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敌人是多么可怕。
     所以,到了1944年6月,对于我们的敌人――日本,我们必须解答有关他们的一些疑问。这不仅涉及军事、外交政策,还涉及在前线散发宣传单,我们必须得到真实可靠的答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日本决策层的动机与目的,了解他们漫长的历史,了解他们经济和军事上的统计资料;还要了解日本政府对其国民的期望程度,了解日本人的思想和情感习惯;以及了解制约他们行动和想法的因素;我们必须把决定美国人行动的惯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放在一边,尽量不对日本人轻率做出结论。不要以为我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我的任务是艰巨的。美国和日本在交战。在战争中,把一切责任归咎于敌国很好容易。可是,如果想知道敌人对人生的看法却不容易。但我必须完成任务。关键在于:日本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而不是处于他们的位置时,我们会怎么做。我必须收集他们在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资料,作为有利条件加以利用。我必须仔细观察他们在战斗中的进攻方式,暂时不把这当军事问题对待,而只是看作文化问题。与平时一样,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也具有日本民族的典型特征。在战争中,他们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是什么?日军领导人鼓励士气、打消国民对战争的疑虑,以及在战场上指挥、调动部队的方式,显示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民族力量?我必须对战争的每个细节加以认真研究,以揭示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特征。
     P1-4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第一辑): 崛起三河(套装共4册)一部充满谋略、诡诈、杀机的书;一部充满忠贞、效命、崇高的书;一部可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一部可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的书。》
  《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柏杨
我从小就崇拜德川家康,他激发我的灵感和斗志。我考核干部的方式,便是查考他读《德川家康》的心得。——松下幸之助
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另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从无到有转弱为强的智慧展现,德川家康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垒,是二次大战后激起全日本人的奋斗意志,使日本快速窜起,成为经济强国的钥匙……——赖世和(美国前驻日大使)
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德川家康》我熟读四遍。我相信,《德川家康》的智慧是成功的管理者推荐要件。——申宪澈(韩国SK株式会社社长)
每次在政治上遇到麻烦,我便设想德川家康会怎么解决。然后,我得到了答案。——中曾根康弘(日本前首相)
即使在状况最危急的情况下,德川家康都能冷静地深思熟虑,做出正确判断,而且替未来埋下翻本的机会,这是让政治人物最心驰神往的理由。——王拓
我希望我们国产业界人士赶上快熟读此书,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汪公纪
北京的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副局级以上官员据说都在读《德川家康》。——(香港)文汇报
《德川家康》直到步入2008年,才突然大刀阔斧进入市场,而最早热起来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江浙。联系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德川家康时期很好相近,不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代,而是进入瓶颈期,也正是德川家康的忍耐发挥作用的时候。——新京报
《德川家康》内容涵盖了政治角逐、军事谋略、经济博弈、治国方略。——京华时报
这部书推出后,“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的德川家康让江浙一带商人嗅到了企业经营之道。——浙江日报
二战后的日本千疮百孔,山冈庄八选择“德川家康”这个艰苦隐忍、最终成就大业的历史巨擘作为写作对象,对于当时落寞的日本国民,自有一种奋发鼓舞和深刻反省的作用。——中国青年报
山冈庄八用一千余万字的日文,对出现在德川家康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和心路历程,几乎都有细腻的描写,而提出主旨:“忍耐”!——扬子晚报
通过《德川家康》,中国读者可从中了解构成日本文化的深层元素。——北京晚报
这部跨越了德川家康一生75年的小说,前后勾连,其实也讲述了日本从平安时代结束以来怎样结束乱世开创太平的国家问题,也暗示了明治维新后同西洋列强争夺东亚的必然国策,写人情物理细腻清晰。——新华网

......
......
《德川家康》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等
ISBN 9787544276603
条码 9787544276603
编者 (日)山冈庄八 著;岳远坤,陈都伟,王维幸 译
译者
出版年月 2015-04-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747
字数 15520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