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编号:
wx1203259840
销售价:
¥228.78
(市场价: ¥279.00)
赠送积分:
229
数量:
   
商品介绍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畅销30万册,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作者万维钢,近期新力作。
★得到APP 《万维钢·精英日课》精选典藏。

·用新奇、刺激、野性的现代化精英思维
·去洞察、理解、改变这个世界
·喧哗时代,快人一步武装思维力
·别让不靠谱的直觉左右了你的决策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
☆一些主流见识,还处在蒙昧状态

“反常识”思维:人们把来自于原始思维的价值判断称为“常识”,然而现代社会往往需要反常识”。

成功学的解药: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励志,只有你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你的成功才可以被复制。

在现代生存:富人财富增长的秘密是——更有钱是因为已经很有钱。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和事都是平庸的,而且优选的东西还都挤在一起。

霍金的答案:哪怕这个问题是全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能用旧的知识解决它。有智识的人有凭借理论推导就能破解世界的力量。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 智识分子2020s》
"聪明脑袋有无数个好故事,你要是不知道就太遗憾了

★累计销售70多万册,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作者万维钢,近期新力作!

无知就像一块大肥肉……
各路苍蝇、蚂蚁、豺狼可以蜂拥而至,各取所需。
智识者,无惧!

? 用新奇、刺激、野性的现代化精英思维
? 去洞察、理解、改变这个世界
? 喧哗时代,快人一步武装思维力
? 别让不靠谱的直觉左右了你的决策
"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罗辑思维得到APP合集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继续作者一贯的风格,以理性思维取胜,它是反常识的。常识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时代。想要理解这个现代世界,乃至做正确的决策,就得有这种智识。它会纠正你想当然的判断,告诉你一些靠谱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让你理解或质疑专家的判断,也许你也能像专家一样思考。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是一本探寻真实世界的书。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里,但真实世界往往不是那样的,读书能让你少一些偏见和妄念。在这本书里,作者会讲到真实世界里财富增长和投资的数学原理;会讲到有关“运气”的知识和“有效市场假说”;会讲到“系统思维”。
作者要讲一个有关“自我控制”的新学说;讲讲个人如何用知识跟社会打交道;讲讲现代社会一些看似违反常识的特殊逻辑。这本书里还有关于宇宙、物理学、人的意识和计算机的科学思想,而且还有“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之类特别烧脑的话题。
作者保证有新意——问题是寻常的问题,解法是精英的解法。它们代表“当前科学理解”,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所能给出的好答案。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
本书的第一版获得了“2014中国好书”和“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作者万维钢擅长以“理工科思维”为导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破除了认知上的重重迷思。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延伸、修订和增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本书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 智识分子2020s》
传统上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思想问题,现在都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本书作者万维钢具有学者深邃的洞察力和科普作家的叙事才能,长期关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的近期新研究进展和各类社会问题,力求以精练流畅的笔法,将犀利独到的观点传达给读者,并辅以严谨的科学研究证据支持。本书的内容深刻、丰富、有趣,具极强的可读性。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学而时嘻之”博主,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作者。其博文介绍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
1999年,万维钢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新知客》、《新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特约撰稿人,天涯名博,在知乎、果壳、观察者、共识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设有专栏,在《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商界评论》等报刊和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文章常引发大众思考,掀起诸多话题讨论。
《流言时代的赛先生》及《十万个为什么》(新版)的数学分册和物理分册作者之一。博文地址: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
万维钢,曾用笔名"同人于野",
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高手》《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他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激发读者思考。新浪微博:@GK同人于野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 智识分子2020s》
"万维钢,曾用笔名 “同人于野”,
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 “得到”APP 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
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获得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和 “2014中国好书”等奖项)和《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他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最爱激发读者思考。
"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 智识分子2020s》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计算不可约性,其实揭示了自然界一个优选的秘密:在一定的复杂程度之上,所有的复杂都是等价的。人类的生命和智能,实际上和自然界的一阵风、一堆原子的复杂度是同等的!
     从抽象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能认为哪个事物一定比另一个事物更加高级。比如,你观测到一个电磁信号,你能判断它是天然的还是外星人故意发给我们的吗?从本质上来说不能。
     天然的信号,比如脉冲星的信号,也可以很有规律。人为的信号,也可以看上去很随机,比如,现在的手机信号就被压缩到几乎是随机信号的程度了。
     所有的复杂都是等价的。如果我们用一组数字信息代表所有的人类行为,一组数字信息代表某个外星文明的行为,一组数字信息代表一盒子空气分子的行为――那么沃尔夫勒姆说,从抽象的学术角度来看,你根本无法判断哪组信息更高级。
     这听起来非常抽象,我编个故事你就明白了。有个人,从小在农村长大,身上有随地吐痰和吃饭发出很大响声之类的小毛病。但是,他聪明而且勤奋,一番拼搏之后成为百万富翁,并且跻身上流社会。他认为自己身上的小毛病都是历史的产物,需要加以改正,力争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于是,现在的他非常懂得社交礼仪,还对红酒很有品位。
     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禅师,就问禅师:“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农村的穷小孩了,我改掉了历史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我已经是上层社会的一员,我是不是更像个纯粹的人了?”
     禅师回答:“你所说的上层社会的习惯,吃西餐和喝红酒的礼仪,其实是欧洲历史的产物,你并没有摆脱历史,你只是换了一种历史而已。”
     沃尔夫勒姆说,排除历史的因素,人类文明并不比一袋空气更高级。
     这就引出了一个结论:指引我们行动方向的――我们的目的和价值观――恰恰是我们的历史包袱。
     现在,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存为目的的――想要战胜疾病、繁衍后代、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汽车、享受更优越的生活。但如果将来技术迅速进步,人类长生不老,这些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你不必再繁衍后代,房子车子的意义也荡然无存,并实现了优选限度的自由,那么人类生活的目的何在?
     你看着算法宇宙中的各种算法,就如同一个已经没有欲望的神仙看着自己法宝库里的一大堆法宝一样,他要这些法宝还有什么用呢?他选择用哪个法宝,又有什么标准呢?
     沃尔夫勒姆说,到那个时候,人类就只能从历史中寻找意义了。
     当不存在以后,你再回想起过去有条件的历史时,可能会羡慕当初那种还需要为生计奔波、被生理条件的生活,你甚至可能想要模仿他们的生活。 就好像现在有的人会重走一遍自己父母当初走过的路,体验父辈的生活。他也许会问:今天的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要以家族的历史为荣。
     作为一个未来人,你也许会特别沉迷于回望历史。
     而回望历史,人们能回到的很好时代,就是21世纪的今天。在此之前的生活并没有很好的历史记录,而再往未来,人类的会更少,没有的生活也了无乐趣。只有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才同时具备详细记录和生存。
     我们是人类历史中极为特殊的一代。
     沃尔夫勒姆说,我们这代人的使命,除了为将来人类的技术进步做铺垫,还有一点,就是记录下此时的生活,为将来人类体验受的生活提供示范。
     你想想看,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目的的时代,每个人都很有干劲儿。未来的人类将会羡慕今天这种充满但同时又很有目标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记录自己的生活,比如发朋友圈、写文章、拍视频,让未来的人在回望历史的时候能够有充分的数据。
     P318-319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
     “反常识”思维
芦山地震时,有人批评媒体的报道过于煽情。记者们有意刻画了太多哭泣和死者的画面,他们竞试图采访一个还在被废墟压着的人,甚至还想直播帐篷里正在进行的手术。你这是报道灾情呢,还是拍电视剧呢?
但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应。人们普遍觉得日本NHK的灾难报道非常的理性和专业,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煽情是他们最能听懂的语言。不煽情就没有高收视率。也许更重要的是,煽情可以获得更多的捐款。
在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几个美国研究者以做调查为名招募了若干受试者,并在调查结束的时候发给每个受试者5美元作为报酬。不过研究者的真正目的是搞一个决策实验。这个实验的“机关”在于,随着5美元一同发到受试者手里的还有一封呼吁给非洲儿童捐款的募捐信。而这封信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列举了一些翔实的统计数字:马拉维有300万名儿童面临食物短缺;安哥拉2/3的人口,也就是400万人,被迫远离家园,等等。
第二个版本说你的全部捐款会给一个叫诺奇亚(Rokia)的7岁女孩。她生活在马里,家里很穷,时常挨饿,你的钱会让她生活得更好一点,也许你的捐款能帮助她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卫生条件。
研究者问受试者愿不愿意把一部分报酬捐给非洲。结果收到第一个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了1.14美元,而收到第二个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了2.38美元。
据说是斯大林说的,“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这个捐款实验证明,统计数字的力量远远比不上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人。受试者对远在天边的国家的抽象数字没有多大兴趣,而他们对一个具体人物——哪怕仅仅听说了她的名字和最简单的背景——则更乐于出手相助。
在石器时代里,甚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直到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所属的小部落或者小村庄,很多人一生去过的地方也不会超过一天的路程。我们熟悉每一个有可能与之打交道的人,而这些人的总数加起来也不是很多。这种生活模式对大脑的演化有巨大的影响。据英国人类学家邓巴估计,我们至今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也只有150个而已。当我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和他们具体的表情。在这些具体例子的训练下,我们的潜意识早就学会了快速判断人的真诚程度和事件的紧急程度:我们不会把钱借给一个嬉皮笑脸且名声不好的坏人,但我们愿意把钱借给一个窘迫不安且众所周知的好人。进化的本能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通过观察人脸和对方的情绪对一个人做出判断。婴儿刚出生几天就能分辨不同的面部表情,6个月就能识别不同的人脸,我们只需要1/4秒的时间就能以相当高的准确度从两个政客的照片中找出更有能力的那个。
这种“具体思维”做各种选择的首要标准,是道德。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不是靠商业和法治,而是靠道德和礼治。在这个体系中出了案子,首先关乎的是名声和面子,而不是利益。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费孝通说乡土中国的优选理想是“无讼”,就好像足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双方的规则,而犯规的代价不单是被罚,更是整个球队和教练的耻辱。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的首要技能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分辨善恶美丑。也许这就是文人思维的起源:针对每个特定动作的美学评价。有时候他们管这种评价叫“价值观”,但所谓价值观无非就是给人和事贴或好或坏的标签。文人把弘扬真善美和鞭挞假恶丑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低端文人研究道德,高端文人研究美感。他们的原始本能使他们热爱大自然,他们赞美花、赞美蓝天、赞美山水、赞美健康的动物和异性,这些赞美会演化成艺术。可是只有刚接触艺术的人才喜欢令人愉快的东西,审美观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就觉得快乐是一种肤浅的感觉,改为欣赏愁苦了。人类历史上大多数人很难接触到什么艺术,而现代社会却能让艺术普及。统计表明,过去几十年里流行歌曲的趋势是感情越来越忧伤和含糊。美学不可能是客观的,每个人都在鄙视别人的审美观和被别人鄙视,我们在审美观的鄙视链上不断移动。文人有时候研究病态美、悲壮美、失败美等,也许更高境界则追求各种变态美。但本质上,他们研究美。
文人对事物的议论是感叹式的。有时候他们赞美,有时候他们唾弃;有时候他们悲愤,有时候他们呼吁。他们说来说去都是这个XXX怎么这么YYY啊!
他们有时候把自己的价值判断称为“常识”,因为这些判断本来就是从人的原始思维而来的,然而现代社会产生了另一种思维,却是“反常识”的。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优选的不同,是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
P2-4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 智识分子2020s》
     谁更自私?
“儒商”冯仑曾经去香港跟李嘉诚吃了一顿饭,被对方平易近人的态度所倾倒,回来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冯仑说李嘉诚居然在电梯口等着迎接众人,吃饭、照相都用抽签排序,这样“尊重在场的每一个人”,连中间演讲的题目都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充分体现了他“钱以外的软买力”。
这个故事并不令人震惊。人们普遍相信真正的精英都是这样和蔼可亲甚至仙风道骨的,他们的成功根本不是靠投机钻营,而是靠正大光明的软实力。人们甚至认为精英的思维方式都跟普通人有本质区别,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诸如“穷人宽容自己,富人宽容别人”这样的正能量故事。
可是光听故事不行,还得看研究。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心理学家保罗·匹福(Paul K. Piff)和合作者一共做了七项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富人和所谓上流社会的道德水准不但不比普通人高,而且比普通人低。
在头两项研究中,研究者在旧金山湾区的一条马路的人行道边上和一个十字路口观察了过往的数百辆车。在这两个没有红绿灯只有交通标志的地方,加州法律规定车必须让行人,十字路口上后到的车必须让先到的车。那么哪些车会老老实实停下来礼让,哪些车会能抢就抢呢?研究者把车按豪华程度分为五等,结果是大力度优惠等的车在两项研究中都是最遵守规则的,而优选等的车在两项研究中都是最不守规则的。排除驾车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论仍然非常明显:开好车的人表现得更差。
第三项研究招募了100多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做受试者,先调查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给他们讲述了八种日常生活中的不道德表现,然后问他们,你有没有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情。这八件事并非专门针对富人设计,在我看来普通人更容易遇到:比如在餐馆打工偷吃东西、把学校的打印纸拿回家、买咖啡被多找了钱不还等。结果,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容易做这些不道德的事。
剩下的几项研究发现,越是“上层社会”的受试者,越认为贪婪和自私是好的,认为在工作面试时说谎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们真的在实验中为了赢得奖品而作弊。不但如此,哪怕仅仅被研究者进行心理影响而“觉得自己属于上层社会”,受试者都变得更容易偷东西。
怎么理解这些研究?一个解读是富人之所以道德水准低,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们。普通人资源有限,必须彼此依赖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特别看重自己的形象,不敢做不道德的事。而富人有充分的资源可以保持独立性,他们不需要别人关心也没有必要关心别人。比如有研究发现在与陌生人的交往实验中,越是富人,表现出的对对方的关注和互动就越少。
这等于说,富有会导致不道德。2015年的一项近期新研究有类似的发现,实验表明: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人群如果作弊,主要是为了自己,而普通人如果作弊,很多是为了别人。更进一步,仅仅在实验中赋予受试者某种权力,他们也会立即变成自私的人,开始为自己而作弊。
另一个可能性则是正因为他们不道德,他们才成为富人。前面说过匹福等人的研究发现富人对贪婪的态度跟普通人有本质区别。普通人认为贪婪是个很不好的情感,而富人认为贪婪是成功的动力,他们做事更多地以自利为驱动。一个贪婪的人也许就比一个不贪婪的人更能赚钱。匹福在论文中甚至认为这种越不道德的人越容易获得更多财富的机制是自我延续的,并且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
不管怎么解读,研究者们公认一个事实: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往往比普通人更自私。
国内有些富人踊跃给国外大学捐款,在国人中都引起过激烈批评。你们有钱为什么不捐给中国的大学?为什么不捐给希望工程?
《大西洋月刊》报道,2011年美国收入大力度优惠的这20%的人群总共捐出了自己财产的3.2%;而收入优选的20%的人群则只捐了1.3%。在2012年前50笔优选的捐款中,没有一项是为了用于社会服务或解决贫困问题的。富人的捐款都去哪了?优选的赢家是精英大学和博物馆。
富人往往更自私。往更深一层解读,那就是普通人捐款大多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同情心,而富人捐款一般有很强的自利目的。普通人更容易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角度出发采取行动,而西方上层社会一般更习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
P35-38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323348
条码 9787121323348
编者 万维钢
译者
出版年月 2017-11-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336
字数 312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