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重点介绍近年来南海北部深水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新成果,明确了深水盆地群形成机制;查明了深水盆地烃源岩成烃机制;阐明了中生界潜山、断拗期陆缘大型三角洲、拗陷期重力流–底流复合型海底扇成储机理;建立了转换断阶带、重力流–底流复合海底扇、火山岩–礁灰岩复杂岩隆周缘、反转背斜与拆离斜坡带、古潜山成藏模式;总结了深水深层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与勘探地质作业技术。本书可更好地指导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同时也为全球深水深层勘探提供参考范例。
1. 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2. 2010年,带领团队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状集体”、“央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3. 201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推评为石油化工领域的“大国工匠”,他在大海里“拔钉子”的渤海探油事迹在《工人日报》头版报道。4. 2019年9月4日,被公示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 2020年11月24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6. 2021年8月28日,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7. 2024年6月,参与的科研项目“渤海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 ”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南海深水深层油气地质
第一章 绪论 002
第一节 全球深水主要盆地类型 002
一、离散型大陆边缘盆地 002
二、汇聚型大陆边缘盆地 005
三、转换型大陆边缘盆地 007
第二节 全球深水深层大型油气田研究新进展 009
一、深水深层大型油气田形成机制 009
二、深水深层油气成藏模式 012
第三节 全球深水深层重大发现 016
一、深水深层石油重大发现 017
二、深水深层天然气重大发现 021
第二章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基本特征与勘探历程 025
第一节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分布与基本特征 025
一、盆地类型与分布 025
二、盆地结构与演化 025
三、盆地沉积充填 028
第二节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勘探历程 033
一、珠江口盆地勘探历程 033
二、琼东南盆地勘探历程 035
第三章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群形成机制与深层结构构造特征 038
第一节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形成的大构造背景 038
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与安第斯型陆缘的形成 038
二、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与沟–弧–盆系统的发育 039
三、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其对边缘海盆地发育的控制 040
四、菲律宾海板块的演化对边缘海盆地的影响 041
五、汇聚板块背景与边缘海盆地的形成 042
六、古南海–南海的扩张演化 043
第二节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成盆动力学机制 045
一、南海周缘成盆动力边界 045
二、南海多动力边界协调演化与成盆动力机制 049
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成盆动力学 050
第三节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主要凹陷深层结构构造特征 063
一、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渐进式拆离过程 063
二、白云–荔湾凹陷深层结构特征及裂陷过程 067
三、开平凹陷深层结构特征及裂陷过程 072
四、顺德凹陷深层结构特征及裂陷过程 078
五、松南–宝岛–长昌凹陷深层结构及裂陷过程 083
六、乐东–陵水凹陷深层结构特征及裂陷过程 085
第四章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主要凹陷成烃机制与资源潜力 087
第一节 珠江口深水盆地成烃机制与资源潜力 087
一、断拆作用控制深水区始新统多类型烃源岩差异分布 087
二、高变地温控制烃源岩高热快熟与主力烃源岩区带差异 092
三、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统多类型烃源岩成烃机制 095
四、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统多类型烃源岩资源潜力 099
第二节 琼东南深水盆地成烃机制与资源潜力 100
一、琼东南深水盆地古近系烃源岩特征 100
二、构造转换带控制双源共生海相烃源岩发育机制 104
三、深水高温超压对烃源岩生烃机制的影响 114
四、生烃热模拟及生烃动力学特征 117
五、琼东南深水盆地古近系烃源岩资源潜力 119
第五章 南海北部深水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制 122
第一节 南海北部深水深层形成背景的特殊性 122
一、深水深层源–汇特殊性 122
二、深水深层温压场特殊性 126
三、深水深层岩浆活动 130
第二节 拗陷期凹陷带重力流–底流复合型海底扇储层 131
一、重力流–底流复合型海底扇的沉积构成与成因 131
二、重力流–底流复合型海底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成因 135
三、重力流–底流复合型海底扇储层的相标志与沉积模式 138
第三节 断拗期陆缘转换斜坡大型三角洲储层 141
一、断拗期断裂差异活动形成陆缘稳定转换斜坡 141
二、转换斜坡是稳定的输砂通道 142
三、转换斜坡发育多期长距离搬运的大型复合型三角洲体系 144
四、转换斜坡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有利储层 149
第四节 超高温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储层主控因素 150
一、深层储层岩石学与储集性特征 150
二、深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151
三、深层有利储层主控因素 159
第五节 中生界构造–岩性–流体耦合成山成储 163
一、中生代构造基岩成山过程 163
二、中生代基岩岩石学特征 165
三、中生界潜山储层特征 175
四、中生界潜山成储机制及分布规律 177
第六章 深水深层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 184
第一节 规模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 184
一、生气强度对规模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184
二、优势运移路径对规模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187
三、断层差异活动性对规模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193
四、区域优质盖层对规模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196
五、深大断裂与岩浆活动对非烃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201
第二节 深水深层大中型油气田的成藏模式 206
一、盆缘陡坡带成藏模式 206
二、盆缘斜坡带成藏模式 214
三、凹陷带海底扇成藏模式 218
四、凹陷带复杂岩隆成藏模式 223
五、凹陷反转带成藏模式 227
六、深水潜山成藏模式 231
第二篇 南海深水深层勘探技术
第七章 深水深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240
第一节 深水深层地震采集与处理关键技术 240
一、海上富低频震源设计技术 240
二、崎岖海底区及深层复杂多次波压制技术 247
三、深水源缆鬼波同步压制宽频处理技术 252
四、深层强变速区高精度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技术 259
五、强吸收衰减区Q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265
第二节 深层储层及流体地震预测新技术 268
一、南海深水深层岩石物理规律及地震响应机理 268
二、弱振幅背景下的储层与流体预测技术 272
三、弱弹性参数智能多参数储层预测技术 275
四、潜山强各向异性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 278
五、深水强振幅背景下储层饱和度预测方法 280
六、珠江口盆地中深层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284
第八章 深水深层勘探作业技术 287
第一节 深水深层测–录井流体快速识别评价技术 287
一、深水深层储层测–录井流体识别评价问题 287
二、测录井流体快速识别方法 287
第二节 深水深层气井测试井筒多相流动模型 299
一、气井测试井筒多相流动基础理论 300
二、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生长、堵塞模型 310
三、气井井筒流动数值模拟及控制流程 319
第三节 高温高压地层多尺度射孔效能评价技术 324
一、大尺寸砂岩靶射孔物模实验 324
二、射孔砂岩靶气测流动实验评价 331
三、射孔损伤区域评价 332
第四节 热举高效测试排液新技术 339
一、热举高效排液技术工作流程 339
二、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340
主要参考文献 344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030819499 |
条码 | 9787030819499 |
编者 | 徐长贵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5-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378 |
字数 | 56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