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于青绿和菱格之间,追寻中国石窟艺术的美学源流】
克孜尔石窟开创了中国石窟先河,其特有的美学语言展现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成就。菱格构图如立体连环画,在几何秩序中形成独特韵律;青金石蓝与孔雀石绿交织的瑰丽色彩,历经千年风沙依然明净如初;刚柔并济的线条,勾勒飞天、菩萨灵动又庄严的身姿;悠久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赋予沧桑诗意之美,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凝视克孜尔石窟壁画与雕塑,我们见证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邂逅留存于戈壁深处的美学奇迹。
【以学者之眼,细品跨越千年的不朽珍宝】
来自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的学者赵莉等人,一窟一讲,带来“专业级”导览。不仅包含6个开放窟,还包括8个特窟和10个未对公众开放的洞窟。结合实地勘探、文献考据与海外流失文物追踪成果,系统解读石窟艺术风格演变脉络。通过90个核心概念、各窟游览路线图、300幅高清实拍照片和复原图,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石窟艺术之旅。无需远赴现场,即可与千年前的艺术家隔空对话。
【以石窟为镜,照见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
中原的拨浪鼓与印度的鸡娄鼓互相应和,中亚地区的纹样出现于汉风服饰的衣襟上,辗转万里而来的青绿颜料在中国西部的崖壁上熠熠生辉——克孜尔石窟如同一个“万花筒”,希腊、伊朗、印度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在此交融,淬炼出独特的龟兹美学,诉说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彰显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磅礴气象。
【以故事为钥,解锁古龟兹人的生活哲学和社会百态】
克孜尔石窟以其丰富的故事壁画,被誉为“故事画的海洋”。书中特别收录近70个生动的壁画故事,从“月明王施眼”的悲壮到“猴王智斗水妖”的机智,从“释迦菩萨超越九劫”的坚韧到“菩萨行慈不怖众生”的慈悲,以现代语言诠释古人生活哲学。独特的图像叙事更记录了千年前的西域生活图景,精美服饰、丰富乐舞、繁荣商贸、珍禽异兽,绘制一部鲜活的古代西域文明图志。
公元3世纪,在龟兹古国赭红色的山崖间,一群能工巧匠凿山开窟,克孜尔石窟由此诞生。它早于敦煌莫高窟一百多年,坐落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以独特的菱格构图和青绿设色,谱写多种文明交融、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篇章,深刻影响了后来开凿的四大石窟。
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研究员赵莉,30年全球寻访,追踪流失海外的壁画残片,通过实地考察、档案考证、壁画复原,让克孜尔石窟艺术焕发新生,走进大众。本书凝聚她与同事多年研究成果,结合专业视角与通俗讲解,从精妙的石窟形制到珍贵的文物遗存,从重要壁画的深层解密到鲜为人知的发掘故事,带领读者开启一场堪比实地游览的石窟之旅。
本书选取24个代表性洞窟,含6个开放窟、8个特窟和10个未开放洞窟,通过约90个核心概念、70篇壁画故事、300幅高清图片,全方位呈现中国石窟艺术源头的艺术风采。几何韵律的菱格构图、青绿设色的瑰丽色彩、刚柔并济的灵动线条,细品多种文明碰撞下的艺术特色;定格于壁画上的商旅驼队、乐器演奏、华美服饰、农耕场景,重现古代西域人的生活画卷。仿佛穿越时空,见证千年艺术瑰宝的永恒魅力。
赵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原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馆员,72022年"新疆工匠人物"获得者.1992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克孜尔千佛洞工作,至今30多年,一直从事石窟寺考古及艺术研究工作.2012-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派遣,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做访问学者;2002-2016年,先后赴德、美、日、法、俄、韩等国,调查研究海外新疆文物.著有《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合著)《新疆佛教遗址)(合著)、《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等.
杨波,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窟考古与艺术.在《西域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吐鲁番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贾伟加,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龟兹石窟阐释利用.在《西域研究》吐鲁番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前言
第一章
犍陀罗之风:龟兹风艺术的开端
第118窟
第47窟
第77窟
第48窟
第二章
青与绿的交织:龟兹风格的形成
第38窟
第32窟
第三章
故事画的海洋:龟兹风艺术的黄金时代
第17窟
第34窟
第8窟
第10窟
第27窟
新1窟
第69窟
第205窟
第175窟
……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21773484 |
| 条码 | 9787521773484 |
| 编者 | 赵莉 等 著 著 |
| 译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开本 | 16开 |
| 装帧 | 精装 |
| 页数 | 371 |
| 字数 | 290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